返回

第三十六章 站址标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六章 站址标准 (第3/3页)

 郭坤指着列表中的最后一条,那是他在选址研究会上力排众议最后做出的决定,自然是有特殊的理由。

    “之前我和老严一起参观过澳大利亚的三个南极科考站,他们都是用融化冰雪的方法来解决生活饮用水的问题,每天早上推土机铲雪倒入大铁桶,然后通电融化,再定量分配给队员。”

    “这种方式非常昂贵,一旦选用势必影响其他功能和科研项目的预算,所以长城站的站址附近最好是有能够直接饮用的淡水湖,这样就可以满足我们日常用水的需求。”

    赵阳不断在笔记本上写着,这些文字最后都会进入到发回北京的报道当中,成为老百姓们了解神秘南极和长城站建设历程的素材。

    之后郭坤又介绍了其他几条站址选择的重点标准,而直升机也终于来到了第一个考察目的地——爱特莱伊湾内的海滩上。

    “那里已经有人在建站了。”

    刚下飞机,赵阳就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正有一群人在搬运着各种物资,代表乌拉圭的蓝白条纹旗被风吹得“唰唰”响。

    “是阿蒂加斯站,他们五天前开工的,所有物资都是由智利的船和飞机先运到马尔什基地,再用车一点点搬过来。”

    郭坤开口解释,显然他在来之前就知道了乌拉圭建站的情况,但从地图上看整片海滩区域面积足够,所以就算有人“捷足先登”,中国考察队还是将这里列入了预选站址的清单。

    经过半小时左右的勘察,期间还受邀参观了乌拉圭已经建好的一个拱形铁皮发电机房以及一栋小型房屋,最后郭坤和严奇遗憾地得出结论。

    “这里的地区范围比地图上显示的小很多,淡水湖也在山坡的另一侧,而且还处于风口,不太适合建立大型的考察站。”

    出师不利,扛着摄像机拍了半天的赵阳多少有些垂头丧气。

    “没事,选站址本来就不可能那么顺利,我们把数据都记录好,影像拍摄得尽量全面一些,等回到船上在让大家集思广益,肯定会找到合适的站点。”

    郭坤笑着拍了拍赵阳的后背,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长城站的建立关系重大,哪怕真看到合适的也不能立刻决定,必须要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

    一行人不再拖沓,快速回到直升机上,螺旋桨飞速转动,带着他们直冲下一个地点。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