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章 消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39章 消息 (第1/3页)

    此次前往江南的阵仗并不小,按理来说大批人马前往江南,最好的行进路线还是走漕运水道,由朝廷设立在临安城外的“丰储仓”出发,走江南运河,自临安北行,经嘉兴、平江府(苏州)、常州至镇江再经分流进入江南。

    这条太湖流域的漕运水道所输送的漕粮,甚至占了南宋国库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还有各地木材,茶叶,盐巴等物业都经由此道运往宋朝各地,因此而享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水上丝绸之路。

    但是显然赵瑗并不敢轻易使用漕运。

    其一是因为周必大所说的,江南水寨内极有可能有江南官僚们擅养的私兵把持,如果贸然走水路,江南官宦们极有可能为了不让赵瑗顺利抵达江南,而动用私兵,假冒船祸,让赵瑗一行沉入水底,尸骨无存。

    须知,这船上航行可比不得陆路,只要一进入长江流域,那就会彻底成为别人的活靶子,即无法轻易改道,也不能随时靠岸自救,真要遇到天灾人祸,想要靠着水性自救,更是天大的笑话,长江四处暗藏的湍流会教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蠢货们做人的道理。

    另一个原因便是,水域之上,信息的传递难免不够通畅。

    赵瑗事先已经派去的人手,很难将情报迅速准确的传递到正在行驶的船只上。

    他需要更加准确的信息,来提前应对和做好各种部署防备,否则等他进入江南的时候,就得和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找不到方向,只能被江南官员们耍着玩。

    正因为上述的几个原因,赵瑗并没有选择走漕运乘船前往江南。

    而是让整个队伍走了陆路。

    虽然陆路稍慢,但至少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历史里的南宋时期,对于江南的行政地界规定得并不算严格,但从地理上来看,南宋常以长江和太湖为界,将湖州和嘉兴归为江南一代。

    这两处距离临安其实也不过数百里而已。

    在现代看来近在咫尺的三个地方,在南宋看来,却已经算是路途遥远。

    正常行路从临安前往江南核心的湖州,走官道至少需要三四天的时间,加上车马人员过多以及多雨多雪的冬季,这个时间大约要延长一至两天。

    等赵瑗一行穿过余杭,抵达德清时,已经花费了两天的时间。

    德清位于杭州湖州之间,地处天目山余脉,是江南地界的分水岭,由此再向北行,就可以进入太湖冲积平原,也就是真正意义上上的江南一带。

    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