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章 人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6章 人选 (第2/3页)

然会在这种场合提自己。

    毕竟在他看来,赵构召集众臣御书房议事,却把自己也一起叫上,目的是让自己多看多学,而非真的希望自己能有什么见地。

    所以他一直在旁边安心吃瓜,顺便思考江南此刻的危局该如何解决。

    结果没有想到,这群朝臣吵得都快把御书房给掀了,都没有商量出一个合适有用的对策。

    赵构对他们失去信心实在是不足为奇。

    如今赵构当着群臣的面询问自己,虽有死马当活马医的嫌疑,但是更多的是在给自己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也想看看自己是否还能如同先前一样,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来。

    赵瑗只花了数息便消化了赵构此举的心思。

    他从人群之后站了出来,躬身作揖后答道:

    “儿臣觉得,先前诸位大臣有一点没有说错,江南如今既然已经发现了朝廷正在追查他们贪腐的证据线索,却只是秘而不宣的困住前往江南的臣子,其意愿大约并不想在此刻与官家翻脸,事情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但朝廷必不可为此而放过江南,否则此例一开,各州将会纷纷效仿,导致外乱才熄,内祸又会横生。”

    赵瑗的话说得有理有据,也没有否定先前那些官员们的思路,让他们纷纷点头,朝着赵瑗投来赞许的目光。

    赵构点头,认可了赵瑗的分析。

    “那元永你觉得此事该如何是好?”

    “儿臣觉得,如今不可再起兵戈,所以讨伐江南也不可行,不如干脆再派一批人前往江南,再来一次先前之计。”

    “什么?再派一批人羊入虎口?”

    “这简直就是胡扯!江南如今已有警惕,根本就行不通。”

    赵瑗的话瞬间引起了众臣的剧烈反应。

    但赵瑗只是笑着解释道:

    “怎么会羊入虎口呢?这次若是派遣去的人光明正大的打出调查朝堂派遣的旗号,明面上江南党系绝不敢轻举妄动,反而会鼎力配合,他们挟持前一批人无非就是想要有一个能与朝廷交易的筹码。儿臣甚至能想到江南为了平息朝廷怒火,而抛出一批替罪羔羊,让朝廷既挽回了面子,也能让那些实际上早就扎根江南的蛆虫们藏在暗处避过风波,这对江南与朝廷而言,是最好的两全其美之法。”

    赵构听了赵瑗分析,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赵瑗说得其实并非没有道理,江南抓住人质,却秘而不宣,自然是不愿真的与朝廷为敌,而是想看朝廷的反应。

    若是此刻朝廷抛出台阶,双方都有借坡下驴的机会,想必江南也会顺了朝廷脸面,让朝中抓住几个无关痛痒的贪官污吏,互相利好。

    但这绝非赵构最初的设想,江南贪官如今看来早就盘踞江南,将那里彻底经营成了自己的老巢。

    如此贪腐成灾,却还是能使江南成为国库税供最重要的一部分,足以证明江南富饶绝非一星半点。

    如果大宋能够彻底清剿江南水患与贪官,清治漕运,那能够给大宋带来的利益将是无法想象的。

    但赵瑗的计策却无法完成赵构的目标。

    不过饶是如此,赵构还是问道:

    “元永觉得这次又该派谁,才能妥善完成此事呢?”

    赵瑗答道:

    “儿臣先前觉得自身能力不足而不敢担任前往江南的重任,但如今事关父皇心愿,儿臣愿意为父皇努力一试。”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

    赵瑗居然举荐自己前往!

    这是所有人,包括赵构都未料想到的走向。

    只有范冲看着赵瑗,拂须而笑。

    就在众臣为赵瑗所言再次议论纷纷之时,范冲又站了出来,说道:

    “老臣以为,建国公所言并无错处,如今江南一事沦落至此,皆是因为先前人手派系混乱所致,如今再从朝中挑选人去并不合适,既然江南之策本就是建国公所出,想来对于如何应对这种危机,建国公或许心里已有打算,不妨就让建国公一试,老臣觉得建国公或许并不会让管家失望。”

    范冲话里有话,让赵构听得明明白白。

    他索性心灰意冷的摆摆手,说道:

    “罢了,这事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