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章 偷听很久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5章 偷听很久了! (第3/3页)

孩子们听了赵瑗解释,纷纷起哄。

    “那先生,那位郭家姐姐是不是真的和你诗里的墨梅一样,很香?”

    这是个一连吃了六七块点心的小胖娃的问题,看他吮手指的动作,怕不是联想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先生,我觉得郭家姐姐肯定是喜欢你的!你可不能错过了!我爹和我说,男追女隔重山,你要是稍微一不留神,就是隔两重山了!”

    这是一个才不过六岁大小的孩子,在老气横秋的点评着比他大十岁的郭云岫和赵瑗。

    “先生,这么厉害的诗都不是定情诗,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你要是写定情诗会写什么样的啊?”

    这是张孝祥和周必大在拱火。

    若是旁的,赵瑗或许不吃这套,可偏偏不知为何,几人连番怂恿之下。

    赵瑗再去想到郭云岫,竟然不知为何突然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

    似乎有一种理不清的丝线将他的心情与郭云岫这个名字缠在了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赵瑗还觉得这或许是因为近日里,先是有裘兴,茴香的起哄,又有赵构无意的提及,这些学生们的添油加醋,再配上郭云岫与宋孝宗本人的故事。

    让他不知不觉里就把郭云岫这个名字记上了心。

    至于究竟时何时发生的,那并不重要。

    这种像是情愫,又更似珍视的奇怪情感,让赵瑗一时间不知所措,脑袋里浑浑噩噩的就蹦出了两首诗词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是清朝纳兰性德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他想到这词的缘故,全是因为他虽然已经落入了这个朝代,但自始至终都没有将自己当做宋孝宗赵瑗看待。

    更何谈去正视自己对郭云岫的那种若有若无的感情?

    他心里总会觉得有一层隔膜,就好像郭云岫就是那历史课本里的人物,而自己不过是走进历史典故里的一名过客,用赵瑗的视角去看待这全新的南宋篇章故事而已。

    所以郭云岫和他就像是两道难以融合的灵魂,不是诗中的两地相隔,更似千里之外的重重阻碍。

    不似一座孤山,而是有千万重山。

    这是他给自己设置的壁障,就连他自己也不晓得该如何破除。

    一词出,周必大和张孝祥已经惊得不能自已。

    这两位神童自然听出了词里的不凡,他们看向赵瑗的眼神已经彻底变成了憧憬。

    不过听懂了的周必大虽然惊艳,却还是叫道:

    “不行,不行!老师,虽然这词太凄苦了,可做不得定情诗!”

    其他人不解,张孝祥这才解释了赵瑗诗词里的含义。

    但听到赵瑗在词中居然自己的爱情说作是,天作之合,却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相思相望,而又不得相亲,只有黯然销魂的结果时,大家都不乐意了。

    “先生,你这词可不是定情用的,那有这样咒自己的!”

    “就是就是!我就算笨,可我爹娘再怎么想爱,也不会把自己比作牛郎织女!他俩要是一年只见一面,我爹明年就能给我再找两个小娘!”

    听着大家的起哄,赵瑗哭笑不得。

    他心中确实觉得纳兰性德的这首《画堂春》与自己颇为贴切。

    但要真说定情诗其实还是比不过这首。

    “你们都不满意,那换一首看看你们可会满意。”

    他心里默默致歉,只因这首词再过十余年便会从范成大嘴里问世,而如今自己将其抄了,也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夏洛特烦恼》里周董上节目时的那一幕——我感觉我一直活在他的影子里。

    “车遥遥,马憧憧。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月暂晦,星常明。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他轻轻念着。

    身旁的学生们听入了迷。

    身后传来女孩子的声音。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写得真好。”

    他惊愕的回头,就看到郭云岫就站在他的身后!

    显然已经偷听很久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