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7章:若人心所向,则当仁不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47章:若人心所向,则当仁不让 (第3/3页)

我敢断言,这小子给各州郡旧识也都写了书信去,譬如卫臻、陆康等人,这些人都可举家族之财资相助。”

    “而且,他写内容一定是,只单独求某一人,说只有他能相助……于是人家就会倾囊相助,予以解决。”

    “说得对,”荀彧负手而行,脚步轻快,奉孝的确是了解。

    郭嘉说着,回头看向戏志才道:“志才,他写给你的书信写了什么?”

    “就,就让我相助帮忙彻查贪腐,注意来往北方的书信等事……”

    戏志才一边说着一边抬手想去摸点什么,又发现这个动作不太自然,于是也背起了手,实际上他并没有收到书信。

    心里酸溜溜的。

    “嗯,也合理。”

    两人微微点头。

    “今年之后,大公子的仁慈之名,应该会在青徐得到传扬,司空知晓亦可宽慰,我看史官能够借此写出许多录事。”

    “亦可趁此时机,更进一步。”

    郭嘉率先说出了这个想法,但荀彧却未作声。

    更进一步,自然是再将三公虚设,甚至直接废弃三公,而后升丞相之职,如此一来,司空的地位就真正到了一人之下,权倾朝野。

    如今的确是最好的时机,原本这一步需要到击溃袁绍,将大局定下才走,但早几年未尝不可。

    早几年升丞相,则能早几年揽民心、留青史,对于境内军民稳固皆有好处,对于兵强马壮的时局亦是一种推动。

    袁谭做了一个隐患极大的决议,那不妨将这隐患彻底撕开,穷追猛打,让袁绍损失惨重。

    郭嘉听说此计的时候,就已是哭笑不得,心里对袁氏的轻慢更甚。

    袁公已沾染了奢靡孤傲的品性,没想到其长子竟然也如此效仿。

    一家人冢中枯骨耳。

    “嗯,我也这么想,”戏志才当即点头。

    荀彧自是无话可说。

    “此事,日后会有奏表到尚书台,还请文若上呈,”郭嘉拱了拱手,面色沉着,“我且遣人亲自去兖州,告知司空。”

    “好。”荀彧收起了淡笑:“若人心所向,则当仁不让。”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