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137章 竹蒸笼第二次 (第1/3页)
凌渊环视一圈,看着大家脸上专注思索的神情,知道火候到了。他拿起自己那个示范用的、结构完美密封良好的竹蒸笼,稳稳架在烧着水的石罐上。
“看好了,从头再来一次” 他这句话,像是一道清晰的指令,驱散了众人因初次尝试失败而蒙上的些许阴霾和浮躁。一双双眼睛,带着前所未有的认真,紧紧锁定凌渊的每一个动作。
凌渊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先拿起一根符合标准的老竹,屈指叩击,发出沉闷厚实的声响。“听声辨质,记住这个感觉。”他又指向竹皮颜色更深沉、竹节更突出的部分,“老竹,韧而不脆” 这次,没人再去碰那些青翠诱人的嫩竹。
他再次示范劈砍竹筒(A段)的技巧:燧石刀沿着竹纹切入,手腕稳定发力,不是蛮力硬劈,而是顺着竹子天然的纹理引导。一声顺畅的“嚓”声,竹筒应声裂为规整的两半。去除内部隔膜的动作也干净利落。
接着是做蒸格的关键——处理竹条(B段)。凌渊强调:“竹条宽度要均匀,厚薄也要尽量一致。太薄承重差,太厚雾气难透。” 他用石刀仔细修整着每一根竹条,确保其平直光滑。
编织开始了。这一次,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凌渊的动作不快,但极其清晰:两根竹条垂直交叉,在交点处用细藤条缠绕两圈,拉紧固定,打一个简单的死结。再放上第三根、第四根,他编织的网格并非绝对方正,但每个交叉点都压实、捆牢,整体结构紧凑而富有弹性。他特意留出边缘稍长的竹条,方便后续嵌入竹筒时卡位和捆扎固定。
“交叉点是关键,藤条要捆死,但别勒断竹条。网格宁可稍密一点,也别太疏,小块食物会漏。” 凌渊一边编,一边解释要点。他编好的蒸格,手指用力按下去,虽有弹性,却绝不会塌陷变形。
轮到大家动手时,气氛明显不同了。急躁被克制,取而代之的是小心翼翼的模仿和相互间的低声询问。
“石爪,你这根条子是不是削歪了,放不平”
“哎,巧手婶,藤条绕这里,对,拉紧再紧点”
“烬牙,你交叉点没压死,松松垮垮的”
虽然速度慢了许多,笨拙依旧,但地上不再有崩裂的竹片和完全散架的失败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虽然歪歪扭扭、孔隙大小不一,但总算能保持基本形状的圆形网格雏形。汗水从他们额头渗出,但眼神却越来越亮。
凌渊穿梭其中,重点指导着捆扎技巧和网格的加固。“这里,再加一道藤,对,绕个十字,边缘这几根长条,待会儿要弯折进去卡在竹筒壁上”
终于,几个勉强算是“成品”的蒸格诞生了。石爪那个格外厚实,网格编得有点密;巧手婶的则边缘收束得不太圆;烬牙的还算周正。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编好的蒸格,学着凌渊的样子,嵌入各自劈开的竹筒底部约三分之一处。
“卡住,感觉卡住了吗?”凌渊挨个检查,用手按压蒸格中心测试稳定性。他帮石爪调整了蒸格角度,使其更水平;帮巧手婶在竹筒内壁钻了小孔,穿上藤条将蒸格悬吊固定得更牢靠。
“巧手婶”凌渊转向这位部落里掌管食物储备的权威,“麻烦你带两个人,去储藏洞。取些晒好的刺骨鱼干,就是那种肉质厚实的,再拿一小把干贻贝肉。记得用干净的叶子包好。” 储藏洞是部落存放宝贵干货的地方,由巧手婶掌管钥匙(或类似信物),她最熟悉里面的存货。
“放心,保管挑最好的”巧手婶应得干脆,立刻点了一个平时帮她做事的妇人,两人步履匆匆地朝部落聚居地中心的方向走去。
凌渊自己也没闲着,他走到溪水下游水流平缓处,那里堆放着大家初步完成的蒸笼半成品——劈好的竹筒、编好的蒸格、涂抹好黏土阴干着的叶子盖。他仔细检查着每一个部件,尤其是蒸格的牢固程度和盖子的涂抹均匀度,对做得特别好的地方点头肯定,对存在隐患的地方则默默记下,待会儿好针对性指导。
时间在专注的等待和劳作中悄然流逝。阳光从竹林缝隙中投下的光斑,渐渐拉长、西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