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教竹笼初啼 (第3/3页)
“涂这个泥巴有啥用,光叶子盖住不行吗” 巧手婶拿起一片自己找来的叶子,虽然也大,但明显薄了许多。她学着凌渊的样子,挖了一小坨湿泥,却笨拙地抹得厚厚一层,边缘还堆了一小圈。她得意地盖在自己刚勉强编好的蒸格(虽然还是有点歪)的竹筒上。
凌渊没有立刻阻止,只是示意她架在另一个装了水的石罐上,点火。
水很快沸腾,白色的蒸汽开始升腾。然而,巧手婶的“叶泥盖”问题立刻显现:盖子太薄,受热后边缘迅速卷曲;那堆厚厚的边缘黏土不仅没压紧,反而让盖子无法贴合筒口。更糟的是,她涂抹的黏土厚薄不均,有些地方根本没涂到。
“嗤——嗤嗤——”
大量灼热的蒸汽从盖子卷曲的边缘、从黏土没覆盖到的叶片缝隙、从盖子与筒口贴合不严的四面八方猛烈地喷射出来,发出尖锐的啸音,像一群受惊的小蛇乱窜。整个蒸笼上方烟雾缭绕,却根本不是被约束在内部的温柔雾气,而是狂暴外泄的热浪。
巧手婶被喷出的蒸汽烫得“哎哟”一声缩回手,看着自己那“嗤嗤”作响、四处漏气的“作品”,再看看凌渊那个只有丝丝缕缕蒸汽从盖沿均匀逸出、显得安静而高效的蒸笼,脸腾地红了,又是懊恼又是惊奇。
“看到了”凌渊指着那疯狂外泄的蒸汽,“这就是密封的重要。叶子要够厚够韧,黏土要抹得极薄、极匀,像一层皮,阴干后才有韧性,才能贴合压紧,把雾气锁在里面做功。厚了反而碍事,薄了或者没抹到,就是现在这样——漏气,费柴火,蒸不熟东西”
他拿起巧手婶的盖子,小心地刮掉多余的黏土,只保留最薄的一层,又调整了一下盖在筒口的位置,用力压紧。那刺耳的“嗤嗤”声果然减弱了大半。
众人看着这鲜明的对比,听着凌渊清晰的讲解,再低头看看自己手中各种状况百出的“半成品”,方才的兴奋和自信消退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畏和“原来如此”的领悟。这看似简单的竹笼子,里面竟藏着这么多门道,选材、劈砍、编织、捆扎、密封,每一步都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