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7章 篾条初织与夜海之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27章 篾条初织与夜海之获 (第2/3页)



    “底部稳,方可‘立身’。将经篾向上弯折,”凌渊将底部的长篾条小心地竖起,这需要篾条本身足够的柔韧性,也考验着手劲的巧力,“用新篾沿圈缠绕勒紧,此为‘打箍’。”他手指有力而稳定地缠绕、勒紧,篾条间的结合处被压得严丝合缝,发出轻微的“吱呀”声。“高度渐起,便需‘编帮’。技法同起底,挑压之间,需注意收束,使其口沿渐收,器物方能立得稳,装得多。”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原始的工具和材料在他手中焕发出惊人的效用。线条跳跃、交织、勒紧。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一个口圆底平、结构紧密结实的背篓便已成型,青翠的篾条纹理清晰,散发着草木清香和淡淡的烟火气。

    “成了,族长”松果忍不住雀跃。巧手婶看着那背篓,眼中充满了叹服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阿璃拿起背篓,入手比想象中轻盈,却异常牢固。篾条编织紧密,间隙均匀。“渊,这就是‘背篓’,背上它,双手就腾出来了”她试着背上肩,大小刚好,坚韧的篾条贴合后背,毫不累赘。

    “正是”凌渊眼中带着肯定,“此物可背可提,容量大,通风透气,采菌摘果、拾取块茎,最适合用。”他又拿起细软些的篾条,手指翻飞。“编‘篮’亦是此理,更浅,提手处需用多股篾条绞缠加固。”很快,一个精巧的提手篮子成型,提手粗壮结实。

    “还有这‘晒匾’,”凌渊指着地上一个用宽厚篾片快速编成的浅口大平盘,“晾晒菌子、浆果,摊开受风,事半功倍。”

    看着眼前这些由最原始工艺制成的实用器物,阿璃连日来的忧虑被巨大的惊喜和踏实感取代。“渊,有了这些,采菌晒菌,我们定能多存下许多,这节节树的学问,真是部族的及时雨”

    “光看不练不成”凌渊将工具和篾条分给众人,“巧手婶,你经验老道,指点篾条处理与烘烤火候。松果,你手巧,试试编个小篮。阿璃,你跟我学编背篓,这是最需用的。其他人,仔细看,从简单的平底晒匾练起。”

    山坡竹林边,顿时充满了专注的劳作气息。石刃劈砍竹节的“笃笃”声,燧石刮片的“沙沙”声,篾条在炭火上烘烤的轻微“滋滋”声,以及编织时篾条摩擦、勒紧的“吱呀”声交织在一起。起初是生涩和歪扭,篾条崩断或散架时有发生,但在凌渊精准的示范和巧手婶的经验指导下,进步肉眼可见。

    阿璃学得极其认真。她心思细腻,手上功夫本就不弱,很快掌握了起底和立身的诀窍。虽然速度不快,但编出的背篓雏形结构稳固。松果天赋极佳,小手翻飞,第一个编成的小篮子虽显稚嫩,提手却绞得异常结实。

    “篾条相接,重叠处需压紧,用新篾缠绕数圈勒死,如此方不散架。”凌渊手把手指导阿璃处理一个关键接口。

    当阿璃亲手编好的第一个背篓终于完成时,她额角沁汗,脸上却绽放着成就的光彩。她珍惜地抚摸着篾条光滑微温的表面。

    “族长夫人,看我的篮子”松果也献宝似地举起作品,小脸满是自豪。学徒们的平底晒匾也纷纷成型。

    “好”凌渊环视一周,沉声道,“熟能生巧。巧手婶,此事由你主持,挑选心灵手巧的族人,专司此职。篾条处理、烘烤定型、编织技法,尽快传授。多多益善”

    “是,族长”巧手婶声音洪亮,干劲十足,仿佛找到了新的使命。

    “事不宜迟”凌渊背起自己编的第一个背篓,将几个新做好的篮子、晒匾分给众人。“阿璃,带好她们,我们进林,目标:所有可食、耐储的菌子,记住鹿婆婆教导,不识不采,异色异味者远之”。

    “嗯”阿璃用力点头,背上自己编织的背篓,感觉无比踏实。她招呼着众人:“跟我来,仔细脚下”

    一行人背着崭新的节节树背篓,提着篮子,满怀期待,在凌渊带领下,钻入了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