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88、跟六大平起平坐?“好人好事”?(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88、跟六大平起平坐?“好人好事”?(求月票) (第2/3页)

然也学着别人露起了沟。

    此外,唐艳因为陪着赵朋这个亿元票房导演一起走红毯的原因,也得了个“新晋长腿美女”的新闻版面。

    放眼望去,红毯上的星光与博客、论坛里的讨论,持续占据着文娱版面。

    可就在这时,一条关于官司的新闻,却吸引了吕睿的注意。

    李宝田主演的电视剧《钦差大臣》,与投资方时代春天的纠纷,终于迎来了二审判决。

    此前一审时判了李宝田胜诉,但二审又判决双方都有过错,最终结果是互付30万元,且诉讼费各自分担。

    看似是“各打五十大板”的平局,实则李宝田却吃了个大亏!

    因为时代春天在官司结束后,竟然联合了13家影视公司,公开对其实施了行业抵制,还给他扣了个“戏霸”的帽子。

    尽管业内不少人私下支持李宝田,认为他是因反对剧集注水才与资方闹僵,这种行为值得敬佩。

    可这些支持却大多停留在口头上,没人敢真正为他出头。

    不出意外,得罪了资方后,他接下来在圈内恐怕很难继续混下去了。

    吕睿看着新闻里李宝田为自己申冤的采访片段,心里不免有些感慨。

    这位从中戏毕业的国家一级演员,手握飞天、金鹰两大电视剧奖项影帝,还拿过华表、金鸡、百花三大电影奖影帝,是业内少有的“大满贯”得主,演技毋庸置疑。

    可惜,资方是不讲情面的。

    谁要是挡了他们的财路,谁就得被“封杀”,什么荣誉和奖项,根本没人在乎。

    吕睿本来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情的,看完了也就准备翻篇了。

    可万万没想到,随后赵朋发来的一份关于《逆转人生》的选角名单中,配角一栏里竟然出现了李保田的名字!

    他的电话也紧随其后打了过来,语气带着几分忐忑道:

    “睿哥,你瞅这事整的,之前我也不知道会出这档子事,李老师来试镜一个配角,演得是真不错,情绪、台词都没挑的,我就把他给定下来了,所以现在该怎么办啊?”

    “签意向合约了?”

    “还没,就只是口头约定,当时过来试镜的人里他是表现最好的,我就让他把档期留着了。”

    吕睿沉吟了片刻,语气平静道:“那就暂时先定下来吧,一个配角而已,也没多少戏份,不碍事的。”

    “可时代春天那边,我听说联合了十几家公司要封杀他呢,我们把他留下来,会不会影响到咱们公司?”赵朋不免有些担心。

    吕睿闻言,忍不住笑了:“时代春天?这公司的老板是谁?比中影和华宜还牛逼?能让整个行业都听他们的?”

    电话那头的赵朋愣了愣,老实答道:“我也不认识,要不是这次闹出来这官司,我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么个公司。

    估计就是个小资方,想借着封杀李老师刷点存在感,拉一拉收视率什么的。”

    “那就甭搭理他。”吕睿的语气多了几分锐利,“选演员看的是实力,不是看谁的关系硬、谁的嗓门大。

    既然你觉得李宝田合适,那就用他,有什么问题让他时代春天来找我谈。

    他们肆意给电视剧内容注水,靠炒作博眼球,还好意思反过来封杀演员?没理的事,还能翻了天不成?”

    “好嘞!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赵朋心里的石头瞬间落地,语气也轻快起来。

    挂了电话,他当即将李宝田的名字稳稳地填在了选角确认表上,并彻底把封杀的事抛在了脑后。

    这就是背靠大公司的好处,不用担心被行业潜规则绑架,选角只看实力,做事只凭本心。

    主打的就是一个:我愿意给你面子那是看得起你,不愿意给你面子,那你就是颗葱姜蒜!

    更何况,以睿视界如今的实力,压根没必要在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资方搞出来的“封杀”。

    其实在往年,艺人经纪这一行无疑是内娱的香饽饽。

    手里攥着一群有名气、有演技的艺人,出门跟制片公司谈判时,腰杆都能挺得笔直。

    什么?你想用好演员?

    那得看我愿不愿意放!

    戏份、片酬、宣传资源,都得按我的要求来。

    那时候的经纪人,更像是艺人与资本之间的掌控者,靠着人脉和艺人资源,能在行业里肆意搅弄风云。

    这其中,王晶花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作为被誉为“内娱第一经纪人”的存在,她曾与京圈资深经纪人李晓婉、金牌女经纪人常继虹并驾齐驱。

    在2000年前后的内娱版图里,这几人可谓是风光无限。

    那时候的王晶花,手里握着双冰、胡君、陈道名等一众大牌艺人,人脉关系网遍布内地与香江影视圈,无论是与制片公司博弈,还是为艺人争取资源,都游刃有余。

    哪怕是华宜这样的大公司,也都得让她三分。

    毕竟有她在,才意味着能有源源不断的优质艺人资源流入。

    可惜,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行业生态早已悄然发生了反转。

    随着影视产业的成熟,制片公司逐渐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

    他们不再依赖经纪人手里的艺人储备,反而靠着强大的资本实力开始打造导演IP、搭建制作班底、掌控发行渠道,手里攥着“剧本、资金、平台”三大核心资源。

    艺人想要拿到好角色,也不再是经纪人一句话的事,而是得看制片公司的评估。

    你的形象是否贴合角色?

    你的人气是否能带动票房?

    你的口碑是否符合项目定位?

    只有满足这些,才能加入到项目中去。

    一时间,曾经经纪人主导谈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直接变成了制片公司挑选艺人,经纪人的话语权更是被大大削弱。

    而王晶花,赫然正是被这一转变影响最大的人。

    她本质上其实是个光杆司令,手里最核心的筹码就是艺人资源和人脉。

    可当制片公司不再需要靠她获取艺人时,她的优势便荡然无存。

    当初她在华宜时,靠着遍布圈内外的人脉,与公司合作得风生水起,艺人资源、项目资源都向她倾斜,那是她最风光的日子。

    可后来与王家两兄弟闹掰,带着艺人出走华宜,虽然出了一口恶气,却也让自己元气大伤。

    一部分艺人选择留在华宜,她手里的“王牌”少了大半,人脉网络也因这次出走出现裂痕。

    本以为加盟橙天能重新找回掌控感,可现实却给了她沉重一击!

    因为橙天根本没把核心资源交给她。

    在这半年时间里,伍克啵接连签了十几个有名气的演员,并且全部都归入了本部管理,而非她负责的经纪公司。

    更让她憋屈的是,《赤壁》这样的大制作项目,她旗下的艺人几乎连边都没沾上,所有重要角色都被橙天本部或其他合作方的艺人瓜分了。

    那种熟悉的受制于于人的感觉又一次席卷了她,和当初在华宜后期被边缘化时一模一样。

    “走到哪里都得受制于人,真是恶心,还不如开公司单干呢……”

    此刻,王晶花正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桌上空荡荡的艺人资料表,忍不住低声嘀咕。

    她本以为橙天会给她足够的自主权,让她重新搭建属于自己的艺人矩阵。

    可到头来,她不过是橙天经纪版图里的一个边缘角色而已,既碰不到核心项目,也握不住优质艺人。

    其实这些年,她也不是没动过自己做产出的念头。

    如果能涉足制片产业,自己握有项目资源,就不用再看制片公司的脸色,艺人也能有稳定的戏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