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435章 针灸学入门基础(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0435章 针灸学入门基础(1) (第1/2页)

    第0435章针灸学入门基础

    要学习针灸学,必须先了解经络的组成和作用。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及许多孙络、浮络等组成。

    在此之前,老扁只给谢坚说了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其中部分经脉的作用。却没有系统的讲解整个经络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阳、足三阴经的总称。它们隶属于十二脏腑,为经络系统的主体,又称为“正经”。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结合脏腑、阴阳、手足三个方面而定的。阳分少阳、阳明、太阳;阴分少阴、厥阴、太阴。

    十二经脉的循行特点是:凡属六脏(五脏加心包)的经脉称“阴经”,它们从六脏发出后,多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部,上肢内侧者为手三阴,下肢内侧者为足三阴经。

    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它们从六腑发出后,多循行四肢外侧面及头面,躯干部,上肢外侧者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者为足三阳经。

    十二经脉的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是:手足三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为,起源于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最后又回到肺经。周而复始,循环还往,生生不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