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2章:秦国的黑历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382章:秦国的黑历史 (第1/3页)

    赵凌面沉如水,心中却在飞快地权衡。

    陈平提出的这套师出有名以及文化渗透的策略,在他这个穿越者看来,其实是极具远见和价值的。

    他深知,单纯依靠武力征服,后患无穷。

    秦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伴随着兵不厌诈和背信弃义的发家史。

    远的且不说,光是张仪欺骗楚怀王,诈称献地六百里,导致楚齐断交这种事,虽然被后世视为谋略典范,但其手段确实算不上光彩,堪称不要脸的经典操作。

    更恶劣的是秦昭襄王扣押前来武关会盟的楚怀王,直接把一国之君当人质扣押,最后还把人家关到死!

    这在当时是极其严重的政治欺诈,相当于现代骗一个****来开会,结果反手就把人绑架了。

    这件事之后,楚国上下对秦国恨之入骨,结下了死仇。

    以至于后来反秦起义时,项羽等人还要特意拥立一个“楚怀王”作为精神旗帜,可见这件事的恶劣影响有多深远,对秦国信誉的打击有多大!

    从商鞅时代开始,以会盟为名俘虏好友公子卬,偷袭魏军……

    秦国在崛起过程中,类似的政治欺骗和背信弃义之举比比皆是,比起后世被骂惨了的司马懿,那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站在秦国的立场看,这或许是有效的智慧和手段。

    但在六国百姓和那些讲究“仁义礼智信”的士大夫眼里,秦国就是毫无底线,破坏规矩的“虎狼”,是文明世界的野蛮人!

    这也导致了许多有才能,有气节的名士,宁可隐居或者殉国,也不愿意为秦国效力,给后来的统治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就连吕不韦当丞相的时候,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他主编的《吕氏春秋》里就写过:军队进入敌国境内,要让百姓知道依靠谁才能活命,让平民知道自己不会死。

    到了敌国的城郊,不要糟蹋粮食,不要挖坟掘墓,不要乱砍树木,不要烧毁物资储备,不要焚烧房屋,不要抢掠牲畜,抓到俘虏要把他们送回去。

    这说明吕不韦那时已经开始重视战后的安抚和重建,试图改变秦国一味追求砍人头记功,导致军队行为残暴,结怨太深的做法。

    正是因为秦国那套以首级数量论军功的制度,使得秦军士兵在战场上往往变得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