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阴毒蔓延与“医药”救急 (第2/3页)
朱砂(颜色暗得像猪血)。照着笔记里那“祛阴符”的简陋画法(比净衣符复杂十倍不止),他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喘,用削尖的小木棍蘸着那点可怜的朱砂,在符纸上哆哆嗦嗦地画。
第一张,符文歪得像蚯蚓爬,刚画完最后一笔,“噗”地一声,无火自燃,烧成了灰。
第二张,朱砂断了,画了一半就花了,成了个四不像。
第三张…第四张…直到第五张,才勉强画成一张笔画抖得跟抽风似的、灵力微弱得像萤火虫放屁的“祛阴符”。
可最要紧的,还是草药!《百草阴鉴》里提了几种生在阴煞地界的玩意儿,没准能克这阴毒。比如“**鬼灯笼**”(坟地里晚上会冒绿光的蘑菇)、“**尸菇**”(专长在烂棺材板、死尸上的黑蘑菇,剧毒,但炮制好了兴许能驱邪)、“**寒露草**”(长在背阴寒水潭边,叶子结白霜,冻手)。
“赵队长!”苏楠捏着那张勉强成功的鬼画符和书里模糊的草图,走到靠着门板、脸色铁青的赵铁柱跟前,“想救人,光顶着门板子不中用!我得带人,去后山踅摸草药!”
赵铁柱盯着他手里那张黄纸上的鬼画符,又看看柱子那肿得发亮的腿,听着李寡妇压抑的**,眼神剧烈地挣扎着。最终,活生生的惨状压倒了脑子里的条条框框。“…中!”他咬着后槽牙应下,“柱子伤了留下。王猛,刘强!你们俩跟…跟苏楠去!带上家伙!把招子放亮点!”他点了两个还算机灵、症状也轻点的民兵。
后山,大白天也透着股阴森气。树长得歪七扭八,老藤缠得像蛇窝,空气里飘着腐树叶的味儿和…一丝渗人的阴冷。苏楠凭着“识地”那点微弱的感应,再加上对阴气的本能警觉(“通幽”的底子),带着王猛、刘强,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背阴的湿洼地、烂树根子底下、甚至几座快塌了的荒坟边上,艰难地踅摸着。
“苏…苏郎中,这…这黑不溜秋的蘑菇…真…真能治病?”王猛看着苏楠猫着腰,小心翼翼地从一座塌了半边的坟头后面采下几朵伞盖乌漆嘛黑、散发着一股子棺材板子味的“尸菇”,声音直打颤,腿肚子有点转筋。
“死马当活马医!总比烂成骨头架子强!”苏楠没好气地回了一句,自己心里也直打鼓。采那“鬼灯笼”时,差点捅了朽木里一窝半尺长的红头蜈蚣,吓得他差点把筐扔了。挖那“寒露草”更是悬乎,得靠近一处冒着寒气的潭水边,那水冰凉刺骨,苏楠一边挖一边提心吊胆,生怕水里窜出个水鬼把他拖下去。
忙活了小半天,收获勉强凑合:一小把乌漆嘛黑的尸菇,几朵蔫了吧唧、绿光微弱的鬼灯笼,一小捆叶片上挂着白霜、摸着冰手的寒露草,还有几株连名字都叫不上、但瞅着就“阴气”十足的杂草。
回到仓库,苏楠立马成了香饽饽。他顾不上累得像条死狗,吆喝着支起一口积了厚厚一层灰的大铁锅,倒进去小半锅存下的雨水(井水?谁敢用!)。先把那几块“硫磺金”宝贝疙瘩用石头砸碎,捏着鼻子取了指甲盖那么丁点粉末(多了怕把人毒死),哆哆嗦嗦丢进锅里。然后,严格按照《百草阴鉴》里那几句云山雾罩的记载,把尸菇、鬼灯笼这些“宝贝”草草洗了洗(洗下来的水黑得像墨汁),切巴切巴,一股脑扔进翻滚的水里。最后,他肉疼地掏出那张唯一的“祛阴符”,嘴里念念有词(其实他自己都不知道念叨的啥玩意儿),指尖那点微芒一闪,符纸“噗”地燃起,灰烬飘飘悠悠落进了锅里。
嗤啦——!
锅里的药汤子瞬间变了颜色!从浑浊的土褐色,一下子变成了诡异的墨绿色,咕嘟咕嘟冒着大泡,散发出一股子难以形容的、混合着硫磺臭、腐草烂叶味和某种腥气的怪味,那味道直冲天灵盖,熏得人头晕眼花,胃里翻江倒海。
“呕…这…这玩意儿能往人身上抹?”刘强第一个受不了,捂着嘴跑到墙角干呕起来,脸都绿了。
“外敷!洗伤口!谁让你喝了!”苏楠吼了一嗓子,其实他心里也虚得很,但现在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