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六章 论流沙,指前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六章 论流沙,指前路 (第3/3页)



    “没有一条法律在任何时候都是对的,就算是韩非的法也是一样,律法的正确与否需要因时因地而变。”

    “就比如说盗窃是一种罪,在一般情况下,这种罪名始终都是成立的,但若是在极端的条件下呢?一个人在数十日内没有进食,生死一线之间,偷拿一块果腹的食物,到底又该如何去断?不拿会死,拿又违反律法,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说他该不该拿呢?”

    闻言,三人脸色一沉。

    江湖人对于律法还是有些陌生的,江湖中的人尚侠义之道,遵循的是一般的道德规律,关于对错,几乎没有明确的界定。

    就比如说一个杀人凶犯救了自己,那江湖中人,一般想到的是报恩,而不是去朝廷举报。

    这就是江湖中人,若此事换成了那些遵纪守法者,或许做的便是另外的一种选择了。

    现实中的状态与理想中的状态总是有区别的,特别是那些极端的情况下,抛开事实不谈,只论对错,那是没有意义的。

    “天地之法,执行不怠。”

    “嬴政走的这条路并没有错,但他忽略了一个事实,打天下与治天下是两条不同的路,乱世之中的那些严苛的刑法用到现在,自然也就不合适了。”

    听到这里,端木蓉下意识点了点头。

    道理并不艰涩,通俗易懂,只是其中的细节推敲,她却一头雾水,对与错,似乎需要一个更细致的划分,而不是一刀切。

    但现在秦国的律法就是这种一刀切的模式。

    “至于现在天下的情况,除了因为帝国的律法之外,再就是那些不甘沦为普通人的各国贵族了。”

    说起这些,清虚眼底多了几分讥讽之意。

    “公平~~”

    就算是嬴政,又或者是在时光长河中惊鸿一现的人物,到最后似乎也没有跨过这道门槛。

    人终究不是圣人,而是人,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有悲欢,有喜恶,自然也就会受到其他东西的影响。

    至于儒家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的言论,在他这里还不如农家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的痛快。

    不过这些,他都没有说,观念的扭转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除非能够将这个天下现有的观念尽数摧毁,或许才有可能重塑新的理念。

    但这所耗费的时间,恐怕会更长了。

    想起念端和端木蓉的做法,清虚忽然开口说道:“在这一点上,你做的便很好,在我看来,远比儒家那些人做的好。”

    “人有生老病死,在生死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治病救人,并没有因为这个那个原因,将人拒之门外,这是对生命的尊重,而不像是儒家那般,循古礼,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人生来平等,何来等级一说,在我看来,只是社会的分工不同。”

    “试想天下若是没有了农户,没有了猎户,是不是所有人都得饿死街头了,而他们却是那些大人物看不上的泥腿子.”

    “若一个国家没有了百姓,只有一个王,那高居王座之上的那个人又有什么权力?权力到底又是谁赋予的?”

    随心之语,却似当头棒喝,揭开了这个世界隐藏在背后的另一重面纱。

    恰好商谈完返回院中的班大师、项梁、范增几人听到了清虚这惊世言论。

    他们第一感觉先是觉得有些荒谬,毕竟在这个时代中,这些东西都是他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一些东西了,但过了半晌,他们心里不觉又有些异样。

    道理就是道理,不是说别人未曾提起过,便不是道理了。

    眼下清虚说的这两句话,虽然有些极端,但却也说明了一件事儿,他的道理是对的。

    “权力是一种毒药,会腐蚀一个人的心智,让人不自觉地沉沦,若是想让一个国家真正的长治久安,那就需要探寻出一条新的道路,否则,聚散无常,分合依旧,天下恐怕永远都跳不出这个怪圈的。”

    范增双手微微一攥。

    “大师之言,道尽王朝更迭真相,范某佩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