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庆历新政6 (第2/3页)
【范仲淹认为他与掌柜三观不合,这个学徒,他是当不下去了。】
【谢夫人看着回到家中的范仲淹,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问范仲淹他将来想干什么。】
【范仲淹想了又想,尝试了很多活计,觉得自己还是更适合读书,朱家人对此都很不赞同,只有继父朱文翰很看好范仲淹。】
【朱文翰不仅咬牙出钱让范仲淹继续读书,还经常抽空教导范仲淹一些学识和官场上的东西,这种悉心教导甚至让朱家的其他孩子嫉妒敌视范仲淹。】
【多亏了朱文翰的教导,才让范仲淹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学识,也多亏了朱文翰的支持,我们才能见到一个北宋第一完人。】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安心的读书,范仲淹便瞄上了人迹罕至、环境清幽的醴泉寺。】
【寺中的方丈人还是比较好的,同意了范仲淹借宿学习的请求,但寺中清贫,范仲淹还是需要自己准备食物。】
【范仲淹为了能够节省一些,每次都是晚上煮好一锅粥,等一晚上过去,粥都凝固了,就用刀将这些粥划分成好几块,带去的咸菜也一样用刀切成好几段。】
【这样的话,范仲淹就能规划好一天的食物,既节省了粮食,又能节省时间读书。】
【这样只靠着粥和咸菜过活的生活,范仲淹整整过了三年。】
【不得不说,范仲淹的心智和毅力都是当世顶尖,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才会让范仲淹更加坚韧,更加理解百姓疾苦吧。】
{原来古代认祖归宗不算是嫌弃后来的收养家庭吗?}
{我还以为依古人那种看重血缘和宗族的思想,应该不会轻易同意自家培养出来的孩子简单的回到原生家庭呢!}
{我还有一件事很好奇啊,范墉没有家人吗?}
{这个真的不是很清楚呢!}
{范墉出名就是因为他是范仲淹父亲!}
{古人其实是很开放的,正是因为重视血缘和宗族,才不会拦着一个孝顺的孩子回归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