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8章 金匮之盟18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88章 金匮之盟18 (第3/3页)

种水稻,那可是头一遭,更何况赵光义的屯田也是奔着军屯去的。】

    【但是武将们却不喜欢在田间劳作,北方寒冷,恰逢天降大霜,本来就因为寒冷而不好好结实的水稻,这下子成熟的时间更要推迟了。】

    【何承矩和黄懋也是第一次在北方种水稻,一切都只能摸索着来。】

    【因为河北的水稻迟迟不能收获,反对河北屯田的人越来越多,最终还是黄懋等人凭借着自己的推断,认为河北的水稻应该要要比南方的水稻晚成熟。】

    【最终,何承矩以及赵光义顶住了流言蜚语的压力,最终等到了水稻成熟,何承矩亲自将水稻装车运往开封,这才平息了这场议论。】

    【从此之后,河北的农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苇蒲、赢蛤之饶,民赖其利”,水稻也成为了河北的主要粮食作物。】

    【第二,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接受了度支判官陈尧叟、梁鼎的建议,开始兴修水利,征募军民为役,大量的而开垦农田。】

    【赵光义做的比较好的是,他不仅接受了这个建议,还专门派人去了北宋的各个州进行实地考察,为期一年的实地考察结束,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认为这个建议确实可行,才开始开垦农田。】

    【而开垦出来的农田,也有赋税的减免。】

    {??啥情况,我还以为赵光义的一生都是在阴谋诡计中度过的,你现在跟我说他还干过好事?}

    {楼上想多了,赵光义怎么说也是历史承认的北宋太宗,还把当时处于战乱阶段的北宋延续了下去,怎么可能完全是个草包啊!}

    {赵光义跟那些出名的太宗比,确实不怎么样,但是在中国所有的皇帝中,还是能排到二流的。}

    {二流?}

    {千古一帝的那三位,属于超一流,像是汉文帝啊,永乐帝朱棣他们都是一流排名靠前的,赵光义这个在二流中也就是一般般吧。}

    {主要还是骚操作太多了,心眼也很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