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敲锣打鼓送锦旗,英模报告催得急 (第3/3页)
柱功劳的时候何家这边都是红着眼眶,贾张氏这会是真想跑掉,直接躲在秦淮如身后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何雨柱这失踪失的,一个功劳跟着一个功劳,她听得有点晕,然后就开了幻想,这功劳要是他儿子的该多好,她也不想想他儿子什么德行。
杨瑞华也是跟贾张氏一起传播谣言的人,这会都有点站不住,还是扶住阎解成才站稳。
刘海忠他媳妇倒还好,可刘光齐看何雨柱的眼神里就带着浓浓的嫉妒,何雨柱不在他就是大院里唯一的中专生,现在人家回来了,还立了这么多战功,他感觉被啪啪打脸了,他考上中专他老子还摆了酒席,现在一看他那会算什么,哗众取宠?
几家的小的看着扬眉吐气的何雨水,他们那叫一个羡慕啊,还有点害怕,他们欺负过人家,也不知道人家哥回来会不会来找场子。
仪式弄完了,王红霞可没让人走,而是说了一下污蔑有功军人会怎么样,让大院里的人都管好自己的嘴,如果让她知道决不轻饶。
说这些的时候王红霞还分别看了几眼前院的那些人,尤其在贾张氏身上停留的时间最长,就差点名道姓了。
街道办虽然才挂牌子,可是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挨个院子宣传了,所有人都知道以后基本上除了犯罪那种大事,其他的都归人家管了,房子、工作哪个不是重要的事。
王翠萍说完前院的那些人心里就是一个激灵,万一影响了家里人以后的工作上学那不就完了么。
贾张氏已经扶着秦淮如了,杨瑞华更是一屁股坐地上了。
街道办那边不少人都知道怎么回事,看她们的眼光满是鄙夷和愤怒。
说完了这个事,王红霞才让人散了,前院那些人如蒙大赦灰溜溜的都回了家。
王红霞又让街道办其他人先回去了,她要留下来跟何雨柱聊聊。
陈兰香已经让许大茂帮忙挂锦旗贴奖状了,就挂堂屋那些画像边上。
王红霞拉着何雨柱就是一通问,当然了边上家里人都在,何雨柱还是没说细节的东西,王红霞跟王翠萍一样,如何不知道其中凶险。
抓着何雨柱的手:“你们都是好样的,好样的,没想到前面那么苦,我们这些做后勤工作的惭愧啊。”
“霞姨,不全是后勤的关系,他们的飞机太厉害了,东西送不上去。”
“我听你萍姨说你不回部队了,以后打算干啥?”
何雨柱一听,又来了,便道。
“还没想好,这两年精神紧绷,太累了,我打算休息一阵子。”
“也好,不过你要先去趟军管会那边,把手续办了,工作的事,你想好了告诉姨,现在我管这摊子事。”
“行,改天我去一趟。”
聊了一会王红霞走了,临走时候告诉何雨柱,他赵叔调回来了,也在东城,区长,让他有空去家坐坐。
何雨柱自然是答应了。
等晚上王红霞把何雨柱回来的事情告诉了赵丰年,赵丰年也是一阵唏嘘,这小子还真是个人物啊,当初没看走眼。
第二天区里宣传口的人就找到了赵丰年,他们也听说了东城区回来个战斗英雄。
接下来的事就让何雨柱始料未及了,也让他出了名。
何雨柱作为东城区,有可能是四九城唯一的一个活着回国的战斗英雄,先是被区委,然后又被各大工厂邀请做报告,至于学校现在是放假时间,倒是有人预约。
何雨柱本来不想去的,王红霞和赵丰年都跑来做了工作,才无奈答应,然后就有人过来对接让他写稿子,何雨柱没写,他是脱稿去讲的。
每次演讲何雨柱都要穿上军装,还要把军功章都戴好。
不过他只讲战士们穿着单衣冰天雪地急行军几百里。
讲敌人的飞机大炮炸不垮志愿军的意志。
讲清川江的一连独立阻击敌人打到只剩一个排。
讲水门桥的6连7连炸桥、四个连合力阻挡半个师敌人,最后只剩50人。
讲上甘岭上同志们没水喝、没饭吃还要40多个昼夜跟敌人斡旋,山头都被炸低几米。
唯独不讲自己,只有长眠在半岛的那些烈士才是最值得敬佩的。
每场都是全场热泪盈眶,集体起立,掌声雷动,高喊:“打倒帝国主义,志愿军必胜。”
区里赵丰年就坐在何雨柱不远处听的,饶是他这个老地下党听得都心惊。
街道办是王红霞坐在边上,组织了还不是一场,95号院那是每场必被叫去,一是教育,二是他们当了典型。
老太太、陈兰香、小满在下面听得抹眼泪,许大茂听得有点心向往之,何雨水听得眼泪哗哗,小手拍得生疼。
王思毓太小没让参加,老太太和陈兰香轮流在家照顾,其实他们只用去一次就行,可是她们还是固执的要去听。
公安局王翠萍他们听完后,直接跟下面人说,你们都跟人家学习学习,人家那才叫苦、才叫危险。
轧钢厂何大清在下面把手都拍红了,还不停地跟边上人说:“那是我儿子,我儿子。”
食堂的人都认识何雨柱,他们也没厌烦何大清这么说,有的只是羡慕,羡慕人家有个好儿子。
也对之前在食堂排挤何大清有点后怕,万一人家找麻烦呢。
尤其是那些断了何大清做席面路子的,要是没他们宣传哪有那么多人知道何家的事,现在可好,人家儿子回来了,风光无限的回来了。
刘海忠倒是也听得热血澎湃,可是看着台上的何雨柱胸前那军功章,他不自觉的胸中憋闷。
阎埠贵除了跟现场的人一样,还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老何家不能惹,尤其是这个何雨柱不能惹,这小子是个杀神啊,何雨柱不讲自己,可他参加的那些战斗哪场不凶险,他还立了这么多功劳,只要不傻就知道怎么回事。
这一讲就讲到了过年前,讲到何雨柱身心疲惫。
这是一次次的再揭伤疤啊。
于是他找到王红霞和赵丰年夫妻俩,撂挑子了。
二人开始都觉得是好事,宣传前线战士对于征兵、后勤等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可是何雨柱自身的感受他们忽略了,夫妻俩反思后,都觉惭愧。
以至于年后要让何雨柱去演讲的除了那些推不过的,都被夫妻俩给挡了。
年前王校长让王红霞找了何雨柱一次,问问他能不能给母校演讲一次,何雨柱答应了。
然后就是何雨柱上过的小学和中学也都找了过来,何雨柱也没法拒绝。
后面怕再有人来找,他每天早早出门,吃饭点回来。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过年。
1953年的大年三十,是老何家近几年最热闹的,满桌菜肴,欢声笑语,何家人这次算是一扫阴霾,扬眉吐气了,老太太到最后喝得都有点多了,饺子都没包,被何雨柱背回去的。
许大茂过来找何雨柱放炮被他拒绝了,他回了自己的东厢房,战场上的枪炮声他是听够了,他现在听到外面的鞭炮声有点刺耳。
这声音让他的思绪飘飞到了半岛,现在那边还在打,只不过没那么激烈了。
又让他想起了战友们,*6军别的人不说,一连的那些人他还是有些挂念的,有空要去打听下*6军去了哪里。
伍千里他们留了地址,但是何雨柱觉得他们肯定不会在一个地方一直待着,这么一支强军,怎么可能跑去搞什么生产,会有别的任务的。
至于15军8连、7连的那些人,何雨柱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想着想着何雨柱就睡了过去。
何雨水带着王思毓屁颠的跟着去放了不知道多少炮才回来,反正手上脸色都带着灰。
王翠萍喝完,包了饺子回家,等小满和王思毓睡了,更是躲在被窝里哭,她想到了远在岛上的余则成,如果他也能像柱子一样站在阳光下,接受众人尊敬的眼光该多好,按照他的功劳,他值得。
大年初一,何雨柱是被何雨水喊起来的,要去拜年。
何雨柱还收到了几个红包,然后他又给家里的那些小的发了红包,陈兰香知道他还有点钱就没拦着。
然后初二何雨柱又去了一趟王家,因为王红霞他们一家子都在王校长那,倒是省得跑两趟了。
本来王家老太太不让他这个客人下厨的,可是家里馋猫多啊,于是乎,何雨柱又露了一手,吃得王家人一个劲的夸。
赵丰年拉着何雨柱喝酒,直接被放倒,王校长也陪着喝了不少,王红霞直埋怨何雨柱也不收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