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三章 炼尽心火,姜潮功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百四十三章 炼尽心火,姜潮功满 (第1/3页)

    春秋两易,倏忽又是两年。

    屋后那株仙桃,在姜钧的细心照拂下,逐渐恢复了过来。

    枝叶比初时更丰,色泽微润,虽未开花,却早褪了那股死寂,添了几分活意。

    后山的化龙草已成一片,叶色青碧,风过处,隐有灵气游走。

    三位灵鸡老祖巡行其间,羽光温润,神色安闲,连眼底都映出几分通灵之气。

    院中两个小家伙的身量也拔高了几寸。

    拳脚有形,嬉闹有度,已不像当初那般没头没脑。

    姜义偶尔立在廊下看他们,眉眼淡淡,未语先笑。

    这两年,他多半时候都在炼火房。

    那屋中生着一朵活火,自火珊瑚中出,焰色温柔,不烈不寒。

    他便借着这点温火,日复一日,打磨心气。

    火有灵,能养心,也能焚心。

    心腑间的焦躁与妄念,被这活火一寸寸烘化,渐无痕迹。

    有时阖目静坐,只觉胸中明澈如镜,尘念来而不滞,去而无痕。

    往昔那些放不下的事,也不过镜上尘、风中絮。

    念头微动,便散。

    这便是炼尽火浊的功效。

    心安如磐,外魔难侵。

    心火既平,五行自转。

    下一个,便轮到了脾土。

    家中并无土属底蕴,好在孙儿早有筹算。

    姜义取出姜鸿早先送回的几只玉瓶,拣出一只土气最厚的。

    丹瓶蜡封,启之,药香混着沉郁的土灵之气,霎时漫开。

    闻着便觉四肢生根,心意微沉,连呼吸都稳了几分。

    五浊之中,火浊躁妄,土浊沉滞。

    炼火若不慎,易烧其心。

    炼土若无法,最易困其神。

    天师道的丹法,倒有几分章法在里。

    他取出一粒,就着灵泉服下。

    药力入腹,不爆不烈,似一抔温土,缓缓沉入脾宫。

    厚重如山,细流无声,正一点点化去那股先天的滞浊。

    在这两年光阴里,柳秀莲也顺利炼尽水、木二浊。

    如今替了姜义,常守在炼火房中,携姜潮同修。

    她本就性情温婉,如今更添几分水木清华之气。

    眉眼清润,举手投足间自带春意。

    偶尔在院中侍弄花草,那花儿都比往常开得更盛几分。

    至于姜曦与刘子安,到底年少,根骨也好。

    两年下来,竟都炼尽四腑浊气。

    周身气机圆融,脉息似环。

    只差最后一关,便能成就五行无漏之身。

    一家人各行其道,皆在稳步向前。

    唯姜义的心思,早已飘到更远的地方。

    五浊既尽,后路安在?

    此问缠了他许久。

    他旁敲侧击地打听过。

    可无论是西海龙宫、天师道,还是桂家的阴法路数,皆非同途。

    西海龙族,生而为龙,血脉即是修行,与凡俗之道殊为两界;

    天师道重符箓、讲法统,借神灵以修己,终非本源;

    至于桂家,走的是鬼仙阴神的旁门,冥途幽深,不足为法。

    路数既异,便无可借鉴。

    兜率宫那位老祖,虽是香火神祇,说到底,也非修士。

    他靠的是人间供奉、功德凝神,神位是“成”的,不是“炼”的。

    于自身修行一事,其实并不如何精通。

    修行路子尚无头绪,倒是山外的风,渐渐紧了。

    这两年,世道愈乱。

    偶有行商路过村口,闲谈中带来些消息。

    口中说出的人名、地名,姜义听着皆有几分熟悉。

    那些曾在书卷中翻江倒海的人物,如今一个个走上了台前。

    金戈铁马,王朝易主的戏码,似乎都已备妥,只待鼓响。

    若换作旁人,早该心生波澜。

    可姜义只是听,听过便罢,连眉都不曾动。

    他还记得,当年姜锐几乎被卷入太平道的漩涡,自家一屋老小,是怎样惊心动魄。

    那火星溅身的滋味,尝过一次便够。

    自此明白,这等小门小户,不过巨浪边的一叶扁舟,一个浪头过来,连渣都剩不下。

    泼天的功业,不是自家能掺和的。

    想明白这一层,反觉心安。

    山外的喧嚣隔着重岭,到了这儿,只剩几声模糊的回响。

    他索性连那回响也不去听。

    日子仍旧如常,炼气、养树、喂灵禽,偶尔与孙儿过几招。

    甚至连天水那边,也未有太多来往。

    只是时常托人捎信,叮嘱李家多照拂一二。

    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