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一章 姜鸿见闻,仙桃根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一章 姜鸿见闻,仙桃根底 (第2/3页)



    刘承铭看得急了,回头把那几块沉铁往姜曦怀里一塞,口里嚷着:

    “娘,你帮我收着!”

    话还没落,人已追了出去,一边跑一边喊:

    “那是侄儿哥给的!见面要分一半!”

    那股拼命劲儿,倒真像护着什么稀世珍宝。

    姜曦看得失笑,轻轻摇了摇头。

    伸手将那沉铁收进壶天,回望姜鸿,只见他神情微怔,像是还没从那阵风里回过神。

    “你莫放在心上,”她笑道,语气温柔,眼角带着笑意,

    “他们这年纪,再好的宝贝,也抵不过一根糖人。”

    姜鸿怔怔地听着,嘴角微微一弯。

    那笑意浅淡,却有几分暖意渗开。

    他自小生在西海龙宫,玩伴多是些螃蟹精、虾兵怪,日日听潮起潮落,看殿灯摇影,从未见过这等沾了人间烟火气的顽趣。

    此刻望着那俩小家伙一前一后地跑远,只觉心头某处,被什么轻轻拨了一下。

    姜曦看了他一眼,也似明白,笑而不语,继续引着往前走。

    穿过几株老槐,脚下石阶渐平,远远便见那一方旧院。

    未到门前,她已扬声唤了起来,声音里带着几分欢喜、几分邀功的得意:

    “爹、娘,你们瞧瞧,我把谁给带回来了!”

    屋里一阵窸窣,随即便见柳秀莲急匆匆地迎了出来。

    年纪虽高,脚步却还轻快,一双眼笑得弯弯。

    “哎哟,这孩子,生得可真精神!”

    她一把抓过姜鸿的手,上下打量,喜色溢于言表。

    院门边,姜义负手而立,鬓角斑白,却气势内敛如山。

    他未出声,只以神念微微一探。

    那一刹,眉宇间便有了笑意。

    此曾孙气度端凝,骨骼清朗,神魂中更裹着浓郁的水意与香火之光,血脉相承,已不需多问。

    “好,好。”他只是连连点头,笑意深藏。

    姜鸿心头一热,忙上前拜下。

    礼毕,又自袖中取出数只贴着符箓的玉瓶,双手奉上。

    “爹爹得知曾祖与曾祖母正炼精化气、涤荡浊息,需五行之力相助,”

    他说着,语气温顺而郑重,

    “特命孩儿带来几瓶他亲手炼制的丹药,聊表寸心。”

    话音一落,院中灵气微动。

    姜义略一探视,眉头轻挑,那瓶中丹气清纯至极,五行之力交融若织,隐有化生之机。

    柳秀莲听罢,笑意更深,连连点头,嘴里还夸着“有孝心、有孝心”。

    那几瓶丹药,她捧在掌心里,生怕磕着碰着似的,小心翼翼地收进壶天里。

    随后又回过身来,握着姜鸿的手,唠了几句家常,语气里全是怜惜。

    “你们祖孙俩也是初见,好生说说话,曾祖母去给你们做点好吃的。”

    说完,便笑眯眯地往灶房去了。

    才走出两步,又忽地回头,朝院门口的姜义嗔道:

    “老头子,还愣着做啥?带娃儿去后园,挑点果子尝鲜啊。”

    姜义被她一说,也忍不住笑了笑,抬手应道:“晓得了。”

    随即招了招手,示意姜鸿跟上,一老一少,慢慢往屋后行去。

    姜曦见状,拢了拢袖子,也笑着告辞。

    “我得去学堂,那群小崽子还等着我讲经呢。”

    语声渐远,转过院角,只留一缕书香随风而散。

    院中安静下来。

    姜鸿跟在那位久闻大名的曾祖身后,脚步轻得几乎不敢出声。

    他心里微微发紧。

    自小在西海长大,从爹娘口中听得最多的,便是这位老人的事。

    知他昔年不过凡农,却教养出一门英杰。

    家中几代,皆走出奇人异士,皆与他有渊。

    自家爹爹能剿灭蝗灾,重登鹤鸣山,获封“道门护法神”,香火盈天、庙宇连郡。

    说到底,皆因当年这位曾祖,从不知何处,带回了一道“灭蝗秘方”。

    自己当年被送去泾河,也全因曾祖坚持,口称“泾河可居,机缘不浅。”

    果不其然,数年之后,那渭河龙王因贪功失势,水府倾覆。

    泾河趁势而起,一跃为长安八水之首。

    此等手段,非凡人所能测度。

    姜鸿心底,对这位素未谋面的曾祖,越发添了几分敬惧。

    姜义走在前头,语气淡淡,似随口问:“在泾河水府,可还惯得着?”

    姜鸿连忙紧走两步,恭声应道:

    “托曾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