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黑熊锻体,姜鸿归家 (第3/3页)
“这回得好生张罗一桌。好歹是自家大曾孙,头一回来,不能寒碜。”
于是这一家人,就这么带着盼头,熬过了半月光景。
直到那日午后,村口老槐的叶影斑驳,一阵风送来人声。
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少年郎自拓宽了不少的村道而来,衣袂如波,气度不凡。
水蓝锦袍,面如冠玉,眉目清峻,神情间自带几分天生的贵气。
正是姜家的曾孙,那半具龙血的后裔,姜鸿。
虽说已十九岁有余,但龙族血脉绵长,使他看起来反倒稚气几分。
姜曦一早去学堂讲经,才到村口,便见雾气中那少年。
当即笑着唤道:“是鸿儿罢?”
声音温柔,又带着几分熟络的欢喜。
姑侄两虽是头一回相见,却早有耳闻,这会儿也不见生分。
寒暄不过数语,姜曦便一边引着少年往村里走,一边随口说道:
“今年雨水好,田里那茬禾苗结得实,你看这颜色,油得能照人。”
又指着篱下几只肥鸭,笑道:
“这几只怪家伙,挑地儿睡都拣灵气旺的地方。”
姜鸿听得极认真,神色恭敬。
姑婆每说一句,他便点头称是,眉眼温顺,似生怕漏掉半个字。
那股拘谨里,有几分礼数,也有几分局促。
行至半途,他望着这村中的瓦舍烟树,心中暗暗点头。
这两界村果然灵气不俗,地脉温厚,连空气里都带着淡淡的清润。
难怪能出得了爹爹、阿爷那般人物。
不过念头至此,也便止了。
这村子虽好,终究还在尘世。
若与那西海龙宫的广阔无垠、宝光冲霄相比,不过是一方浅井,一湾静水。
他心里清楚,阿爷成阴神,凭的是功德香火;
爹爹立名鹤鸣山,得的是道门真传。
至于这两界村,不过是个起点,一处缘由。
念及此处,他反倒将姿态放得更低。
那张俊朗的脸上,带着谦和的笑,眼底一片澄净。
他毕竟有一半龙族血脉,生来带傲。
可在这人间的长辈与堂兄弟面前,却宁肯收敛锋芒,只怕一不留神,隔出了那份亲情的暖意。
穿过几片阡陌田舍,绕过两三户人家,前头忽地一阔,便到了古今帮的练功场。
场上尘土飞扬,十来个半大的孩子正跟着刘庄主,齐声喝喊,拳风扑面。
那股子稚气的凌厉,竟也透出几分板眼。
姜曦抬手一指,笑道:
“喏,你那潮堂弟,还有铭表叔,都在里头呢。”
姜鸿循声望去,只见那些孩子们一板一眼,练的不过是寻常拳脚,虽用心,却未见奇处。
他正琢磨着该如何措辞,如何好生夸上两句,才能既不失礼,又不落俗套。
目光忽地一凝。
在人群之中,有个不过十岁的孩子。
身形虽小,筋骨却生得极正。
每一招每一式,都沉稳中带着股暗劲,拳风起落,竟有节有度。
姜鸿眉梢微挑,心头生出几分讶意。
他细细看去,那孩子的拳脚,并非市井路数。
每一次吐息,都若有若无地牵引着天地气机,周身灵光流动。
起初,他只当是错觉。
可越看越觉不凡,拳意起处,竟隐隐触到“养炁归骨”的门径。
那股圆融自然的气势,让他这出身龙宫的目光,也一时难以看透。
“妙啊。”他心底暗叹。
那孩子练的,已不是凡间拳。
论及精微,比之他们西海龙族的锻体之法,竟也丝毫不落下风。
风拂练场,尘沙微扬,孩子们的呼喝声此起彼伏。
而姜鸿立在那儿,眉宇间已多出几分郑重。
便在他这番细看之间,练场上那群娃儿的呼喝声正乱,忽有一个瞧着并不起眼的孩子,似觉有人注视,手上动作一顿,抬眼望来。
四目相接。
那一瞬,姜鸿心头一震。
神魂里仿佛被针刺了一下,连那股深藏的水意,也随之荡起微波。
他自幼生于龙宫,身负半脉真龙之血,神魂清润如海,向来不为外物所扰。
可此刻,那宁静如镜的水势,却似被投入一枚炙烫的烙铁,登时沸腾翻滚,热浪蒸腾,几乎难以自抑。
姜鸿的瞳光微敛,心念电转。
这感觉,他太熟悉。
那是火,与水生克的天性在相斥。
只是这火,并非常焰。
那是种纯粹、猛烈、几乎要灼穿魂魄的烈阳之气。
他能感觉到,那股气息不止旺盛,更稳,更浑然天成。
比他这个龙族后裔,还更盛上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