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以阵明神,敖烈心服 (第2/3页)
。
他又亲手替姜义与柳秀莲斟满酒,语气带着几分解释,也带着些久未放下的疲意:
“不瞒亲家,自家虽也在天上混过些年头,兄弟姊妹消息还算灵通,只是多在西天那一路走动,与兜率宫算不得亲近。”
“这桩事,也只是风闻有之,却摸不着细底。”
老桂叹了口气,那口气里有几分懊恼,也有几分急切。
“我这不是怕错过了那桩天大的机缘么?心里一慌,便想着拼着些风险,也要早点帮潮儿将那神魂唤醒。”
说到这里,他又似觉自己失了分寸,神情一转,笑意重新浮上脸来。
“如今好了,有了亲家你这确切的时辰,倒也不必再急。”
“凡事徐徐图之,让潮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那一步,也好过催得太紧,伤了根基。”
言下之意,那明神阵,终究还是要用的。
只是换个时辰、换个火候罢了。
姜义心下明白。
以潮儿那点修为根底,要在三年之内,自行修出“神魂明旺”、唤醒魂中阳火的境界。
只靠苦修,确是痴人说梦。
既然阵法还能缓用,不必以虎狼之势逼他登门,此事倒也合情合理。
他端起酒杯,轻轻与老桂一碰。
清脆的一声,似敲在晚风里,便将此事定了下来。
杯中酒未尽,那心思却又绕回了原处。
姜义指间微顿,语气淡淡,却带几分探意:
“亲家,这里我倒有件事不大明白。”
“既说你家与兜率宫素来无甚往来,又何以能如此笃定,必能将潮儿送入火焰山中?”
此言一出,老桂脸上的笑意微微一滞。
原本那份成竹在胸的神色,也跟着退了几分。
他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又轻轻放下,似是有话在唇边打转,却始终不知该从哪一句说起。
半晌,他才干笑一声,语气含糊道:
“这个嘛……家中确是有人放了口风。”
“至于是哪条路子、哪位开方便门,老朽……其实也不大清楚。”
姜义听到这话,心下便已明白了七八分。
这等口风含糊、词锋留白的说法,多半是那种不好明着谈的事。
他不再多问,思绪却不觉游远。
忽然想起当年,姜亮曾随口提过的一桩旧闻。
那鬼母子神,与罗刹国的铁扇公主,原是闺中故旧。
铁扇公主……火焰山……
这两桩名头一并在心头闪过,他心底便已隐隐有了几分猜想。
不过面上却是半点异色也无,只哈哈一笑,举杯掩去那点微意。
“无妨,无妨。”他说得轻快,笑意温和,
“哪家的门路都罢,只要能送咱家那娃儿进去,便都是好门路。”
笑声里,话题也就这么轻轻揭了过去。
夜深时,酒席散了。
杯盘撤尽,灯火渐暗。
姜亮挂念着长安那头的差务,未再久坐,只抱拳一礼,化作一缕青烟,随风而去。
院中余下几人,趁着酒意微醺的暖劲,反倒越发精神。
老桂卷起袖子,走入院心,重新调那座明神阵。
他在几处符文上略略动了手,将其中七分峻烈的气,改作三分温和。
阵中光影流转,符火若隐若现。
他这才招呼姜潮坐到阵眼,稳稳盘膝。
姜义、柳秀莲、老桂,再加上那气息方盛的新晋修士姜钦。
四人各据一方,低声咒引,掌势如云,气息绵长。
随着法力缓缓灌入,阵中并无雷霆异象,只有一层淡淡的光晕,如水月泛波,静静地将姜潮小小的身影笼罩其中。
那一刻,天地似都屏息,只剩风过松梢的细声。
夜色柔和,灵光不惊,倒更显几分沉静庄然。
在那温润如玉的阵光笼罩下,姜潮的神魂微微一颤,似被春雷惊醒的蛰虫,轻轻翻身,自梦中苏醒。
他眉心一点淡痕,本如晨雾中一缕日影,此刻却渐渐明亮。
光不炽烈,却有股温柔而笃定的劲儿,在这夜色静寂的山祠中,仿佛一轮小小的太阳。
姜义垂目观之,心下暗叹。
前些日子,他才接触过那驼峰山山神的内丹精火。
彼时那火虽盛,却终是积年沉火,带着几分死气。
反观自家曾孙眉心这点焰光,虽弱,却清纯至极,精而不杂,柔而不散,天真中自有一股不容玷染的高意。
四人合力,忙到月上中天。
阵中光华渐敛,如潮水退去,只余星点余辉。
那小小的身影已歪着头,靠在光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