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广立庙宇,紫羚之死 (第2/3页)
的清冷,还是自家的。
这些时日,他的修行依旧老样子。
那团火浊在心坎里,不急不躁,不化也不走,像是赖上了他。
这日清晨,天边才泛起鱼肚白,姜义便早早起了身。
不走门路,只身一晃,悄无声息地落在了院后一株灵果树顶。
露水打湿衣角,凉丝丝的。
枝头十几只灵鸡,羽毛光亮,神态悠然。
有的理羽,有的半眯着眼望日出,模样倒也颇有几分仙气。
姜义寻了个舒服的姿势,盘膝坐下,学着它们的样子,同那群灵鸡一块儿,对着天边初升的光,静静地呼吸。
他是在试着,吸纳那天地间第一缕朝阳紫气。
毕竟那朝阳之气,本就是火,而且是极高一层的火。
天边微白,东方那一抹紫霞氤氲开来,如烟似雾,只一瞬,便散了。
身旁那几只灵鸡却像是赴宴似的,齐齐昂起头,喉间低低咕咕作响。
那一道道凡人肉眼难见的紫气,被它们一口口啄入腹中,仿佛吞的是露,饮的是霞。
片刻后,几只灵禽俱是神采奕奕,羽翼流光,比先前更亮几分,显然是得了莫大好处。
姜义依着《朝阳紫气炼丹法》的口诀,吐纳半晌,却是味同嚼蜡。
那朝阳照在身上,倒的确暖得恰好,暖到老骨头都松软了几分,除此之外,便再无他物。
又一次无功而返。
他缓缓睁眼,见旁边那几只灵鸡正神气十足地理毛,毛光水滑,眼角似笑非笑,倒像在讥他笨拙。
姜义不恼,只眯眼瞧了会儿,心里却生出个古怪念头。
既然当初村人能借着食肉,化去那血禽丹里的气血之力,
那自己,是否也能以相同法子,受用这几只灵禽体内,炼得妥帖的朝阳紫气?
这念头一起,他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在那几只灵鸡油光发亮的背上,来回转了两圈。
几只灵禽被他瞧得心里发毛,扑棱棱地抖翅,一副随时要跑路的模样。
正此时,灵树林的气息忽地一晃。
有一缕熟悉的香火魂气,自虚空中缓缓浮起。
姜义眼底的那点打算登时敛去,神形一动,飘然下了树梢,
落地时,连一片叶子都没惊。
果不其然,自家那小儿姜亮,正一身墨色官袍,立在树下,束手而候,神情恭肃。
“外头都忙完了?”
姜义拍了拍衣角,语气随意。
姜亮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
“这天下都乱成一锅粥了,哪有个‘忙完’的时候。”
他略一停顿,又补了一句:“孩儿今日回来,也算是……公干。”
姜义眉梢一挑,那双老眼里微微一笑。
“哦?如今你这长安城的阴神,还能管到咱两界村来了?”
姜亮却笑不出来。
那张虚影的面孔沉了几分,上前一步,低声道:
“爹,您还记得,当初叮嘱孩儿,让我多留意那些个投了太平道、暗助黄巾军的神祇么?”
姜义点点头,神色也随之沉下去。
姜亮深吸一口气,那口阴息在魂体里转了两圈,才缓缓吐出。
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祥的凝重:
“不出您所料……果真出事了。”
他立在晨光微淡的林间,魂影略晃。
“那些个投诚的神祇里,有一个,孩儿印象极深。”
“是长安城郊,渭水南岸,驼峰山的山神。”
“原身是一头修成气候的紫羚,根骨端正,积善行德,才得了敕封香火,算是个老资格的正神。”
“又因他妖身得道,肉身未泯,故神通不小,行云布雨,保境安民,也做得尽心。”
姜亮微微一叹,话锋却一转。
“只可惜,没个好跟脚。”
“上头没人撑腰,下头没信众帮衬,在那长安地界,久被排挤。此番见太平道气势滔天,便起了攀附的心思。”
“他那驼峰山,地势刁钻,正压在长安边上。前阵子,有一支黄巾精锐借道而过,他便睁一眼闭一眼,还暗中行了几分方便。”
姜义听完,只缓缓点了点头。
“风大的时候,墙头的草,总得倒向一边。”
语气平平,像是早见惯了这等世态。
姜亮会意,接着道:“得了他这地头蛇之助,那支黄巾军神不知鬼不觉地绕过官军耳目,一夜之间,连下数座邑城。”
“恰逢黄逆打出那‘黄天当立’的大旗,他们入城后头一件事,便是砸庙。”
“那几座庙宇,能在长安周边立下香火,哪一个不是有头有脸、香火极盛的神祇所在?庙毁像碎,香火一绝,自然不肯甘休,联名告到了城隍庙。”
“只是那时旗号还未传开,太平道势大如天,城隍爷他老人家,也不过是干坐着喝闷茶。那状子,最后也只能压在案底,连尘都不敢拂。”
姜义听到这儿,眼里已有几分明悟。
姜亮见父亲不语,便深吸一口气,声音低了几度:
“昨夜子时,那片山岭的地脉,忽然乱了。”
“孩儿一直留着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