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与熊同行,深入贺州 (第2/3页)
竹篓里沙沙作响,倒似几缕风声被困其中。
最后,他又取那只初开灵智的碧蝗,单独置入一篓,篓口系得极紧,才算完事。
等他再回到姜家老院,天色已近午。
院中老槐树下,树影斑驳。
那团淡淡青雾无声一凝,化作姜亮的魂影,面色微肃。
四目相对。
姜亮只是略一点头。
姜义神色不改,眉眼沉静如常,似早已料到此行有回音。
这世间机缘,虚空无定,稍纵即逝。
那黑熊精若真是通灵有识之辈,自会知晓何轻何重。
他转身入屋,语气平淡地吩咐了几句,不过是看家、喂牲、早睡。
未几,姜潮回来了。
小子满头细汗,怀里抱着大包小包,跑得气喘吁吁,小脸涨红,笑得像朵花。
油纸包里是王记的点心,香气甜腻,手里还提着个小葫芦,里头装了村东老李家的酿。
一身糖香酒气,扑面而来。
姜义扫了他一眼,嘴角微动,却未言笑。
他走到屋角,一手拎起那几篓妖蝗,一手伸过去,稳稳握住孙儿的小手。
“走了。”
出了院门,姜义寻了片空地,指尖微掐个诀,心念一动,朝天一引。
天际云生,一朵悠悠而来,不大不小,恰似有人特地揉就的锦团,绵软厚实,落在祖孙俩身前。
他先将娃儿与那几篓竹货安置妥当,自己再一抬脚,也轻轻踏了上去。
云头稳稳托起,不带半分烟火气,缓缓升腾,仿佛一汪白水托着他们上天去。
脚下的院落转眼缩作一寸,远处的村庄也只剩棋盘上几颗旧子。
那云载着一老一少、几篓子躁动的“奇货”,不紧不慢地往鹰愁涧去了。
云行得稳,山河自退。
如今的姜义,较之当年,气息更静,道行更深。
这一路御风而行,脚下云气凝如实土,毫无颠簸。
不过两日光景,耳畔便已隐隐听得那熟悉的水声,如万丝银线坠玉。
云头微敛,缓缓按落在水神庙畔。
庙还是那座庙,石壁斑驳,香烟淡淡,一如旧时。
庙前立着个青年,正是姜钦。
其旁一汉,身形魁伟,肤色黑中透红,掌若蒲扇,此刻搓着手、踱着步,神情急切。
见得云头降落,那汉子眼尖,咧嘴笑开,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前来。
他那张糙脸褶成了花,笑意几乎要从褶缝里漏出来。
“仙长!小仙长!可算是盼到了您二位!”
口称恭敬,一双熊眼却早在几篓竹货上打转,热切得几乎冒烟。
姜义不作声,只将那装着碧蝗的竹篓轻轻搁地,抬手揭了盖。
篓中碧光一闪,那只妖蝗已立在口沿,双目如珠,滴溜溜转动,竟带几分人气。
那黑熊精略放出一缕神念,在那蝗身上扫了个遍,神色便是一变。
谄媚尽敛,喜色却涌上来,九分惊叹,一分急切,几乎要溢出口角。
“好宝贝!果然是好宝贝!”
他搓着巴掌,目光黏在那只碧蝗上,恨不能立刻揣进怀里。
随即忙道:“仙长,事不宜迟,那浮屠山的老神仙怕是等得发霉了,咱们这就上路罢?”
他一面说,一面抓耳挠腮,脚下恨不得生风。
姜义却只摇了摇头,淡淡道:“不急。”
语音未落,袖中一转,那股柔劲已将碧蝗重新托回篓里,竹盖合上,轻响如息。
他随手将几篓“货”往熊精脚边一推,自己负手而行,慢吞吞走向鹰愁涧。
涧声奔腾,水汽扑面。
姜义立在崖边,袍袖轻扬,神念却如一缕细丝,悄然探入水底。
顷刻间,水面“哗啦”一响,浪花四溅,一颗雪白龙头破波而出。
龙角晶莹,目光温润,正是那西海龙宫三太子。
“姜老丈,稀客。”
敖烈口角含笑,语气间带着几分旧识的亲热。
姜义笑了笑,也不多言,只自袖中壶天里取出几样早备好的灵鸡灵果,递将过去。
敖烈张口一吸,云气微荡,香气顿起,当即大快朵颐。
水光照面,他吃得兴起,连鳞角都映出一层晶亮的彩。
“劳烦三太子费心了。”
姜义看着他,却是对自家孙儿说的,语声温和,“我那孙儿,还得殿下多加照拂。”
话说得客气,也算惯例寒暄。
今日只一照面,他便瞧出,姜钦这些年修为更深了几分。
神魂间那股沉凝的水意,清冽厚重,显是得了真传。
照这般势头,姜亮家这第三子,也许真能成姜家第三代里,首个修成性命双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