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 章 皇朝修仙文明起(四) (第2/3页)
什么就做什么,抡不动重锤,就拼命拉风箱,或者在锻打间隙,用铁钳夹着通红的铁块翻动。
他的目光大部分时间都低垂着,看着炉膛内变幻的火焰。
只有当火殒长老在锻造入神,巨锤落下引动火行法则产生微妙共鸣时,少年才会极其短暂地抬起眼,那双被烟火熏得有些发红的眼睛里,会闪过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洞悉本质的专注。
他拉风箱的节奏,会在这瞬间发生极其微妙的调整,炉火随之变得更加凝聚、驯服。
火殒只觉今日火力格外顺手,却未曾深究,只当自己技艺又有精进。
少年“火石”,独孤信投入烈火宗的化身之一,继续沉默地拉着风箱,在汗水和灼热中,感受着最原始也最直接的“火”之意志,以及烈火宗修士将狂暴烈焰化为创造之力的精神烙印。
这样的化身,如同水滴汇入大海,散落在皇朝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新兴的“道场”。
他们可能是茶馆里沉默的记账先生,笔下数字仿佛暗合天机盈亏;
可能是驿站中不起眼的马夫,喂马时动作带着奇异的韵律,让暴躁的灵驹安静下来;
也可能是某个小衙门里唯唯诺诺的文书,却在整理卷宗时,将看似无关的案件归拢得条理分明,隐约指向更深层的因果……
他们身份卑微,毫不起眼,如同庞大机器上最微末的齿轮。
他们从不展露任何超越凡俗的力量或智慧,只是忠实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如同最精密的传感器,将自身所处环境的一切信息。
修士的论道、凡人的悲欢、技术的革新、制度的运转、文明的每一次细微脉动,都毫无保留地、源源不断地传递回独孤信本体的意识海洋。
这种深度的、全方位的沉浸,所带来的“悟道”效果,远非昔日旁观或浅尝辄止的入世可比。
独孤信端坐于摘星楼顶层的静室,周身气息渊深似海,又仿佛与整个沸腾的皇朝融为一体。
他清晰地“看”到:
道法之变:
太乙仙门的清谈玄理,在书院学子的争辩和日常践行中,正褪去空泛,沉淀出更接地气的智慧;
道衍仙门女修的教化之功,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改变着下一代的认知根基;
青云仙门在演武场上的刚猛训导,正将“武”与“德”淬炼合一。
器物之变:
烈火宗的“匠火”融入神机坊,锻造术与控火诀的结合,正催生着超越凡俗的利器;
一些擅长炼器的小门派,开始尝试将符文阵法铭刻于农具、水车之上,提升民生效率。
制度之变:
魔魂宗弟子介入刑部断案,其“通幽察微”之术正倒逼着凡俗律法体系的完善和证据链的严谨;
御鬼派在驿站超度亡魂,无形中承担起安抚民心、稳定阴阳的职责,成为社会治理中特殊的一环。
传承之变:
万卷楼里拓印流通的道法典籍,打破了知识垄断;
蒙学馆的启蒙教育,正悄然播撒着文明的种子。
一种基于理解、交流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