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7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77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第3/3页)



    楚天青语气带着剖析的冷静。

    “历代王朝提升‘产出’,不外乎几条路。”

    “第一,‘劝课农桑’、‘轻徭薄赋’。”

    “这是给农人喘息之机,让他们在旧有的耕作方式上,凭借老天爷赏脸,多收那么三五斗。”

    “第二,‘招徕工匠’。”

    “但大多是为了满足宫廷奢靡或军备所需,聚集的是已有的‘巧匠’,让他们在原有技艺上精雕细琢,做出更精美的器物,却极少鼓励、也缺乏机制去推动他们突破性的‘创造’新工具、新方法。”

    “第三,便是依赖地方官吏的勤勉和能吏的‘小修小补’,比如赵过的代田法,已是难得的进步,但也只是在现有农具和耕作方式上的改良,远谈不上颠覆性的‘十倍、百倍’之效。”

    “这是为什么?”

    楚天青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穿透性的力量。

    “因为整个国家的重心,朝廷的精力,士大夫的追求,都放在了如何管理人、如何维系秩序、如何解读经典、如何平衡利益上!”

    “但对‘物’本身呢?”

    “土地如何更肥沃?那种子如何更优良?织机的结构如何能自动往复?这些真正能撬动‘产出’飞跃的根基性问题,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它们被视为‘匠人琐事’,不入流,不值得朝廷重臣、饱学鸿儒去倾注心血,去系统研究!”

    “其导致的结果,就是技艺的传承,只能依靠工匠家族内部口耳相传,极易断绝。”

    “些许的改进,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缓慢而随机,难以积累成巨大的突破。”

    “即便偶有惊才绝艳者发明出神妙之物,也往往被视为‘奇物’束之高阁,或沦为权贵玩物,难以推广普惠天下。”

    “朝廷的目光,始终聚焦在分配现有财富和维系统治稳定上,却未曾真正将‘创造前所未有之财富’的‘格物致知、巧思精工之术’,视为国家存续强盛的命脉,予以最高规格的重视、投入和引导!”

    说到这儿,楚天青叹了口气,看向李世民道。

    “老李,后世有一句至理名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