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44:存储 (第2/3页)
保存整个文明的知识和文化,为后代留下珍贵的遗产。
当天下午,作乾亲自来到实验室视察研究进展。当他看到存储技术的演示后,立即意识到这项技术的重大意义。
“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作乾沉思着说道,“这是我们文明延续的保障。如果将来再次面临危机,这些保存的知识和文化将成为我们重建的基础。”
炳争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我们应该立即开始大规模的文明记录工作,将我们的历史、技术、文化都保存下来。”
经过深入讨论,冰族决定启动一个雄心勃勃的文明记录项目。这个项目将系统地记录冰族的各个方面,创建一个完整的文明档案库。
项目的第一阶段是技术资料的记录。所有的建筑技术、聚能场技术、手工艺技能都被详细记录下来。技术专家们不仅记录了具体的操作方法,还包括了理论原理和改进建议。
“我们不能只记录怎么做,还要记录为什么这样做,”当骧在指导记录工作时强调,“只有理解了原理,后人才能在我们的基础上继续创新。”
历史文献的记录是第二阶段的重点。史官们从古老的口头传说开始,逐一记录冰族的历史。从最早的起源传说,到近期的技术发展,每一个重要事件都被详细记录。
“历史是我们身份的根基,”负责历史记录的长老说道,“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文化艺术的保存同样重要。音乐家们演奏传统乐曲,艺术家们创作代表性作品,工匠们展示传统技艺,所有这些都被完整地记录在存储晶体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负责文化保存的专家说道,“技术可以重新发明,但文化的丢失是无法挽回的。”
语言文字系统的记录确保了交流方式的传承。不仅记录了文字符号,还包括了语音、语法、词汇的演变历史。
随着记录工作的深入进行,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如何确保存储晶体本身的安全保存?即使晶体材料非常稳定,但物理保护仍然是必要的。
“我们需要建造专门的存储设施,”升鳌提出了建议,“这些设施必须能够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
经过仔细的选址和设计,冰族决定在柏林谷地的最深处建造一个地下存储库。这个设施将利用聚能场技术维持稳定的环境条件,确保存储晶体的长期安全。
存储库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各种保护因素。深埋地下可以避免地表的温度变化和物理冲击,多层防护结构确保了即使部分设施受损,核心存储区域也能保持完好。
“这个存储库将成为我们文明的种子库,”作乾在建设开工仪式上说道,“无论将来发生什么,我们的文明都不会彻底消失。”
存储库的主体结构采用了最坚固的建筑材料。墙壁由特殊的复合材料制成,既能抵御物理冲击,又能屏蔽各种辐射。
环境控制系统确保了存储条件的稳定。温度、湿度、气压都被精确控制在最适合晶体保存的范围内。即使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存储库内部也能保持稳定。
随着存储库的建设完成,大规模的信息保存工作正式开始。成百上千的存储晶体被制作出来,装载着冰族文明的各个方面。
技术档案库保存了所有的技术资料。从基础的工具制作到复杂的聚能场技术,每一项技能都有详细的记录。这些资料不仅包括具体的操作步骤,还有理论分析和改进建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