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弥补巨型机的缺憾 (第3/3页)
你回来了!”
“嗯,倪工,听说咱们的龙芯要给巨型机当大脑,我很激动,这边又抽不开身,所以就劳烦你们过来了。”
“不麻烦,不麻烦,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老慈,银河一号的负责人。”
慈老,1917年出生,194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之后就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开始的时候搞无线电通信和雷达通信,之后转向计算机,在七十年代,就已经是军事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的系主任了。
在他的带领下,研制出来了很多计算机,尤其是441型大型晶体管通用数字计算机,更是他的杰作。
“这位老胡,是主要的工程师。”
“各位,请坐,请坐!”
坐下之后,慈老介绍起来。
“当年,我们在785工程立项之后,获得了美国盖雷-1计算机的技术资料,所以,我们俺这这个结构进行了总体设计,主要采用双向量阵列体系结构方案……现在,要改用微处理器,我们正在研究如何应用起来。”
巨型机用的都是专业的处理器,银河-1也不例外,而现在,他们要改用微处理器的话,又该用什么结构?全世界都没有一台巨型机用微处理器的,这可是第一次!
“这个简单,使用分布式共享内存结构就可以。”秦淼说道。
这个时代的什么巨型机是啥结构,秦淼真不知道,但是要说后世的超算用什么结构,他可是清清楚楚。
就拿大名鼎鼎的神威-太湖之光来说,有四十个运算机柜,八个网络机柜,每一个运算机柜,就和双开门的冰箱差不多,打开之后,里面是四块电路板,每一块上有32个运算插件,每一个插件上是四个运算节点,每一个节点上是两块神威26010处理器组成。
这些处理器共同作用,就形成了一个运算速度12.5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而且,这还是全球第一台!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超算方面,我们终于开始领跑了!
既然秦淼重生了,就从现在开始领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