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王师北定中原日 (第2/3页)
时,战场上的血水染红了半边天,金军的尸体堆成了小山。
李守忠站在完颜烈的尸体旁,拔出长刀,血珠顺着刀刃滴落,在地上汇成小小的溪流。他忽然想起兄长临终前的眼神,那里面有不甘,更有期盼。“哥,我替你报仇了。”
粮道危机
大胜的喜悦没持续多久。三日后,斥候回报,金军大将徒单克宁率五万援军赶到,切断了通往泗州的粮道。李守忠在中军大帐来回踱步,案上的地图被他戳出了好几个破洞。“赵勇,你带三千骑兵去打通粮道。”
“将军,不可!” 赵勇急道,“徒单克宁是金国名将,狡猾得很。末将这点人去,怕是肉包子打狗。”
“我知道。” 李守忠停下脚步,看着帐外淅淅沥沥的小雨,“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濠州城内存粮不足三日,再不想办法,不等金贼攻城,弟兄们就饿死了。”
正说着,周瑾闯了进来,手里举着一封箭书:“将军,金贼送来的!” 李守忠拆开,上面只有八个字:“粮尽援绝,早降为妙。” 他冷笑一声,将信纸揉成一团。
当晚,李守忠亲率五千精兵,趁着夜色掩护悄悄出城。他们穿着金军的服饰,借着月光在田埂间穿行。露水打湿了衣甲,脚下的泥路湿滑难行。走到半途,忽然听见前方传来马蹄声。“隐蔽!” 李守忠低喝一声,率先钻进路边的芦苇丛。
一队金军巡逻兵打着火把经过,领头的哼着女真小调。李守忠屏住呼吸,看见他们腰间挂着的干粮袋鼓鼓囊囊。等巡逻兵走远,他打了个手势,士兵们如饿狼般扑了上去。
“留下干粮,饶你们不死!” 赵勇的斧头架在一个金兵脖子上。那些金兵吓得魂飞魄散,纷纷扔下东西跪地求饶。李守忠看着缴获的干粮,忽然眉头一皱:“不对,这些干粮太新了,不像是巡逻兵该有的。”
话音未落,四周忽然响起号角声。无数火把亮起,将他们团团围住。徒单克宁的声音在火光中回荡:“李将军,果然好胆识,可惜还是中了我的计。”
李守忠握紧长刀,脸上却露出笑容:“老狐狸,你以为吃定我了?” 他忽然吹了声口哨,芦苇丛中钻出数百名弓箭手,他们早已在此等候多时。“放箭!”
箭雨再次落下,金军猝不及防,纷纷倒地。李守忠趁机率军冲杀,与徒单克宁的部队混战在一起。激战中,李守忠看见赵勇被三名金兵围攻,他策马过去,一刀一个解决掉敌人。“老伙计,没事吧?”
赵勇摇摇头,忽然脸色一变:“将军小心!” 他猛地扑过来,替李守忠挡下了背后袭来的一枪。枪尖从赵勇胸口穿出,鲜血溅了李守忠一脸。
“不!” 李守忠目眦欲裂,一刀将那名金兵劈成两半。他抱住赵勇倒下的身体,那仅剩的右手还紧紧攥着半块干粮。“撑住,老伙计,我们还要喝庆功酒……”
赵勇的嘴唇动了动,却没能发出声音。他看着李守忠,眼睛里最后一点光芒渐渐熄灭。李守忠将他轻轻放下,缓缓站起身。月光照在他沾满鲜血的脸上,如同修罗降世。“弟兄们,为赵将军报仇!”
那一晚,濠州城外的芦苇荡被血水染红。李守忠最终杀出重围,带着缴获的粮草返回城中,但五千精兵只剩下不到两千。他站在城楼上,抱着赵勇的尸体,一夜白头。
临安风云
濠州的战报传到临安时,李新正在家中整理奏章。看到赵勇战死的消息,他的手一抖,毛笔掉在砚台上,墨汁溅了满纸。夫人端着汤药进来,看见他通红的眼睛,叹了口气:“老爷,您已经三天没合眼了。”
李新摆摆手,拿起那份战报反复看着。上面详细记载了赵勇的死状,还有李守忠斩杀完颜烈、大破徒单克宁的功绩。他忽然明白,自己赌对了人。但史浩等人绝不会放过这个攻击他的机会。
果然,第二天早朝,史浩就拿着战报弹劾李新:“陛下,李守忠刚愎自用,致使损兵折将,赵勇战死,五千精兵覆灭,此皆李新举荐不当之过!”
李新出列反驳:“史相此言谬矣!赵将军为国捐躯,虽死犹荣。李守忠以少胜多,大破金军,正是有功之臣!”
朝堂上再次争论不休。孝宗看着争吵的群臣,忽然想起李新当初 “愿以全家性命担保” 的誓言。他揉了揉太阳穴:“传朕旨意,追赠赵勇为忠毅侯,厚葬。李守忠晋爵一级,赏黄金百两。另,命户部即刻调拨粮草十万石支援濠州。”
退朝后,李新刚走出宫门,就被史浩拦住。“李侍郎好手段,用五千条人命换来了你想要的前程。” 史浩的眼神冰冷如刀。
李新停下脚步,转身直视着他:“史相可知,那五千人里,有多少是从金占区逃回来的流民?他们宁愿战死,也不愿再做亡国奴。你在临安锦衣玉食,怎知边关将士的苦?”
史浩冷笑一声:“苦?若不是你们这些主战派穷兵黩武,他们何至于此?当年的靖康之耻,还不够吗?”
“靖康之耻,正是因为我们退让得太多!” 李新的声音陡然提高,“土地被占,百姓被屠,难道我们要永远苟且偷生?史相可曾见过黄河边累累的白骨?可曾听过中原父老的哀嚎?”
两人在宫门前争执不下,引来不少官员围观。忽然,内侍总管匆匆跑来:“陛下有旨,召二位大人即刻进宫。”
走进御书房,只见孝宗正对着一幅地图出神。那是一幅北宋疆域图,上面用朱笔圈出了东京、西京、南京等故都。“二位爱卿,” 孝宗转过身,眼圈泛红,“刚才接到奏报,李守忠在濠州大败金军,斩敌三万,缴获粮草无数。”
史浩脸色一白,低头不语。李新却忧心忡忡:“陛下,虽然获胜,但我军伤亡也不小。更重要的是,金军主力尚未出动,恐怕……”
“朕知道。” 孝宗打断他,“朕已命淮东、淮西诸军皆归李守忠节制,再调十万禁军北上。这一次,朕要倾全国之力,与金贼决一死战。” 他拿起案上的玉玺,重重盖在调兵文书上,“李侍郎,你即刻前往濠州,协助李将军统筹全局。”
李新愣住了:“陛下,臣不懂军务……”
“朕要的不是你懂军务,是你的忠直。” 孝宗的目光坚定,“朝堂之上,需要有人替前方将士说话。你去告诉李守忠,朕等着他的好消息,等着他把那幅地图上的故都,一一收回来。”
血战宿州
宿州城外的麦田已经成熟,金黄的麦浪在风中起伏,像是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李守忠站在山坡上,看着远处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