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心中有座无法逾越的山 (第2/3页)
像极了父亲在辽东战场被箭矢射穿双目时的模样。算筹在袖中无声碎裂,那是他第一次明白,有些预言,说出口便是罪孽。
“玄礼,你说这人间的山,究竟是天道砌的,还是人心堆的?“ 他望着石案上未干的墨迹,第六十象的卦象明明是 “地水师“,却隐隐透出 “山火贲“ 的纹路,“当年在陇右,我以为观星是为了照破迷雾,如今才知道,迷雾最浓处,恰是人心。“
程玄礼没有回答,只是从怀中掏出个青铜罗盘,指针正疯狂旋转。“淳风,你看。“ 他指着罗盘中心的太极图,阴阳鱼眼处竟各浮现出一个面容,“这是我们的命盘,天道在借我们的手,写下未来的注脚。“
李淳风凑近细看,阳鱼眼里是李昭的脸,阴鱼眼里是个身着帝服的女子 —— 正是他在星图中见过的 “崔姓女主“。罗盘突然发出蜂鸣,指针猛地指向观外的山峰,那里有云雾聚成 “山“ 字,山巅处隐约可见一座观星台,与他在陇右初建的那个分毫不差。
“原来,我们早已在自己算出的局里。“ 他忽然笑了,笑声惊起松间宿鸟,“父亲说星官不可涉政,可我们早已涉入最深的政网。这推背图,哪里是在推未来,分明是在推我们自己的命数。“
是夜,李淳风独自登上观星台。北斗七星在头顶流转,他看见自己的命星正与 “天杀星“ 相连,形成一道无法跨越的星链。算筹在石面上排出 “大畜卦“,山天大畜,止而不止。他忽然明白,自己心中那座山,从来都不是天道,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念 —— 明知天命不可违,却偏要在皇权与星象间寻找平衡,最终困死在自己砌的山里。
启丰五年,长安城飘起了罕见的六月雪。李淳风躺在紫云观的竹床上,望着窗外被雪压弯的竹枝,想起父亲墓前的那丛修竹,此刻应该也顶着这样的白吧。程客师跪在榻前,捧着新刻的《麟德历》,泪水滴在泛黄的纸页上。
“师父,历法成了。“ 程客师的声音带着哭腔,“您看,这岁差的计算,比祖冲之的《大明历》还要精确。“
李淳风笑了,指尖抚过历书的封面,仿佛又看见二十年前在太极宫,向李昭进呈《戊寅元历》时的情景。帝王接过历书的手很稳,却在翻开第一页时顿了顿 —— 那页边角,他悄悄刻了个 “武“ 字,作为对未来的注脚。
“客师,把《推背图》交给天后吧。“ 他忽然说,声音轻得像雪片落地,“记住,第二象的 ' 桃李子 ',第三象的 ' 日月当空 ',都要当面讲清楚。“
程客师愕然抬头,却看见师父眉间的天机纹正在淡化,仿佛随着生命的流逝,天道的印记也在消退。他不知道,李淳风此刻看见的,是观星台上的浑天仪正在雪光中融化,化作当年陇右山上的那座小观星台,而台上站着的少年,正捧着算筹,望向永远无法逾越的山巅。
临终前,李淳风让程客师取来当年父亲的算筹,将它们埋在观星台的地基下。算筹入土时,他忽然听见山风中有鹤鸣传来,九只丹顶鹤从云隙间掠过,排成的正是他毕生未能跨越的 “天枢“ 到 “摇光“ 的轨迹。
启容五年,崔娅燕被立为皇后。这一年,紫云观的观星台上,新铸的浑天仪在月光下闪烁,袁客师望着紫微垣中明亮的帝星,忽然明白师父临终前的笑意 —— 有些山,看起来是阻碍,其实是天道留给人间的路标,而真正无法逾越的,从来都是人心对天命的执念。
启丰三十年间,长安城西市的酒肆里,一位白发老者正在向众人讲述李淳风的故事。案上摆着残卷《推背图》,第二十九象的卦辞旁,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观星者困于山,破局者见于心。“
酒肆外,一位身着青衫的书生走过,袖中滑落半卷《乙巳占》。风吹开书页,露出李淳风手书的批注:“天道如大山,星官如蝼蚁。然蝼蚁虽小,亦可在山壁刻下痕迹,待后来者循迹而上。“
长安城的暮鼓敲响时,老者望着东市方向的紫云观,看见观顶的铜铃在风中轻摇,仿佛在应和某个穿越时空的算筹声。他知道,李淳风心中那座无法逾越的山,早已化作历史长河中的一座灯塔,照亮着每个试图窥探天道的后来者,在人心与天命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路。
启星二年孟夏,紫云观后园的竹林正泛着新绿。李淳风倚在竹制躺椅上,望着天边渐渐西沉的 “天枢星“,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膝头的《推背图》残卷 —— 第二十七象的 “玄武折足“ 图上,不知何时多了道指甲划出的细痕,正从玄武的断爪处蜿蜒向紫微垣。
“师父,天后的车驾已入朱雀门。“ 袁客师的声音混着竹叶沙沙声,惊飞了栖在竹枝上的灰雀。年轻人腰间挂着新铸的 “天机罗盘“,盘面中央的太极鱼眼处,隐隐映出武则天的面容。
李淳风闭上眼,任由阳光透过竹叶在脸上织成金网。他想起二十年前在太极宫初见武媚娘时的情景 —— 才人鬓边的金步摇与他袖中《洛河图》残片共振,那一刻,星象图上的 “女主昌“ 终于有了具体的眉眼。喉间泛起苦意,不是因为即将到来的天命,而是明白自己终究没能成为那个 “破局者“。
启丰二十三年,翠微宫的病榻前,李昭的手指像枯枝般扣住李淳风的手腕。帝王眼中的金轮纹已淡如薄纱,却仍执着地盯着他胸前的算袋:“先生... 可曾算到,朕的陵寝会否遭后世惊扰?“
算筹在袖中自动排列成 “蛊卦“,山下有风,蛊坏之象。李淳风望着殿角即将熄灭的长明灯,想起《推背图》第三十六象中 “黄河水清气顺则治“ 的预言,忽然明白,眼前的帝王早已不是当年陇右道上那个问 “如何得天下“ 的秦王,而是困在天命牢笼里的凡人。
“陛下的昭陵,当如北斗勺柄,藏于九嵕山的龙气之中。“ 他避重就轻,指尖在李昭掌心划出 “天枢“ 轨迹,“只要后世子孙不违天道,自可保万年安宁。“
帝王闭目时,李淳风看见自己映在殿柱上的影子正在缩小,仿佛随着李昭的生命流逝,那个曾妄图用星象丈量皇权的少年也在死去。他摸出怀中的《推背图》残卷,第三象 “日月当空“ 的图绘突然渗出血色,将武媚娘的面容染得狰狞 —— 那是他刻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