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5章 大明财政预算制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25章 大明财政预算制度 (第3/3页)

其他人则相互看了几眼,眼中神色各不相同。

    在李显穆大致讲完后,各个衙门开始报自己部门今年的开支,李显穆边听边皱眉,待最后的工部说完后,便该交由皇帝确定这些开支正常,若是有疑问则由主管衙门的尚书回答。

    全部都没有问题后,这项开支就算是结束,若是什么开支说不清楚,尚书就要吃挂落,甚至可以直接被贬官也说不准。

    “朕觉得没什么问题,显穆你觉得呢?”

    朱棣是早就看到李显穆一直皱眉,所以才多问了一句。

    李显穆沉吟了一番,缓缓道:“陛下,今年的开支也都算得上正当,但却支出比税收多了六百万两,若非从日本运回来的白银,国库就要空了。

    臣以为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臣建议从明年开始实行预算制度。”

    “预算制度?”朱棣好奇,殿中其余诸人也都有些好奇的看过来,“什么是预算制度?”

    “顾名思义,预算就是预先计算。”

    “在年初时,各部都将今年的主要支出都列一个清单出来,比如工部要修什么宫殿,一开始就列在计划之中。

    从年初时,都将所有的开支都核算一下,合适的通过,不合适的搁置,那些明显超支的砍一部分。

    至于有天灾等事,再特事特办,走专门的资金。

    如今一来,每年大致的开销就一目了然。”

    李显穆的解释很清楚,众人立刻就听明白了,说白了就是把一部分年末财政会议的步骤挪到年初。

    目的是遏制无端的开支以及那些一拍脑门就上马的项目。

    可皇帝能同意的吗?

    有时候皇帝想要修个园子,那立刻就要做,但如果有这种预算制度,那工部的资金就不能随意挪动。

    朱棣陷入了沉吟之中,他所考虑的是,这项制度是否能一定程度上遏制资金被随意上下其手的现实?

    那些超出的开支中,若没有人贪污,他是绝不相信的。

    至于皇帝本身也会受到一点限制,他觉得是值得的,况且皇帝有内库,很多时候本来也不依赖国库。

    “朕觉得可行。”

    “无规矩不成方圆,从永乐八年开始,几乎每年的开支都会超出,每年都紧巴巴的过日子,开源节流,要从根源上去做,显穆你的这个想法就非常不错。

    从年初各部要花多少钱都计算好,这样谁超支,又是在哪方面超支,超支多少,都清清楚楚的列出来。

    诸卿觉得呢?”

    皇帝已经同意,况且这件事找不到什么反对的点,核算每一件事的成本,本就应当做。

    纵然心中有些不愿意,但也只能附和道:“臣等附议。”

    这样说着,众人却纷纷将目光从李显穆身上扫过,才担任户部尚书三个月,就有了制度性的政策创新。

    这就是陛下让他担任这一职位的原因吗?

    永乐十七年十二月,被视为现代国家标志之一的财政预算制度,正式在大明获得通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