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值得称道 (第3/3页)
她的吟诵,所有人起初的不屑、好奇,逐渐转为严肃、震撼,最后竟有些发呆。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一首接一首的经典诗篇从司理理口中吟出,全场为之动容。
李旭来到这个世界已有十年,接受了严格的皇家教育,尤其对诗词深入研究。他仔细分辨过,哪些诗已流传,哪些尚未出现,目的就是为了在这种场合即兴赋诗,赢得声誉。
这些诗对于这个世界而言,全然陌生,必然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然而此刻在这小舟之上并无诗坛泰斗,众人虽觉佳妙,却未将其视为千古名作。毕竟这些诗是从一个少年手中写出的,怎会每首都是传世之作?
即便如此,司理理朗诵完数首后,看向李旭的眼神也充满疑惑。
司理理非寻常女子,她实为北齐的密探,自幼受皇室调教,精通琴棋书画,尤其擅长品评诗文。
她一眼便知,这些诗文极具水准与修养。
“这般年岁的小公子竟有如此深厚的文学功底,究竟是何方神圣?”
“看他服饰、随从气度,显然出身显赫,但当今权贵之中,似无人提及家中有这样的神童。”
司理理揣测之际,旁人听着一首首或华美或悲怆的诗篇,震惊不已。
可当他们将诗与雅间那位少年联系起来时,又开始怀疑。
“诗确是好诗,但这真的出自那小儿之手?”
“说实话,我也认为不像出自孩童之手。”
“会不会是剽窃?”
“若真是剽窃,我们或许该听说过些诗句,但刚才那些诗,各位可曾听过?”
并非所有人都因嫉妒而质疑,确有人认真探讨。
此话一出,立刻有人摇头否认,他们只是存疑,并非恶意诋毁。
“不曾听闻!”
“别说整首,就是零星字句也未听闻!”
“倒是其中某些措辞,似曾相识,例如苏州林老曾有‘明月玉人箫中舞’,但无论用词还是意境,都相去甚远。”
“没错,我亦想起那句,随即便觉不值一比。”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 ’,情景交融,声形兼备,令人神往怀旧。”
“各位,各位!不妨让我们来验证一番,听听这位少年怎么说?”一番商议后,人群中便有人按捺不住,转向李旭询问。
“少年郎,我们并非卿视于你,只是这些诗句实在不像是出自你手,何不自己解释几句?”
“没错!小家伙,莫不是偷了先生的诗来显摆?”
“哈哈,少年,不论是抄袭还是剽窃,都不值得称道。你年纪尚小,我们或许能原谅,但这些诗的真实出处和作者总该讲明白吧。”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目光齐刷刷投向雅间中的李旭,就连对面的司理理也对此十分好奇,歪着头打量着这个带着稚气的少年。
李旭瞧见他们怀疑的目光,踱步至窗前,双手负后,眉宇间笑意收敛,一股不容忽视的威严悄然弥漫开来。
“抄袭?剽窃?”
“我李旭不屑,也无需去做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