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威慑失败,乱贼四起 (第3/3页)
郑芝龙舍得把自己的宝贝儿子送进宫来,给他儿子做伴读。
明知道是朝廷挑拨离间之计,郑芝龙却无可奈何,没办法,他只能继续用他原本的那一套来称呼自己的手下。这下情况就更怪异了,其他人都是什么船主、先锋,到他这里就“总兵大人”了,那他们到底还是不是一伙的?
郑鸿逵不去管朝廷是怎么想的,只觉得朝廷也忒抠门了:他大哥应该封王,而他们也能捞几个世侯当当才对。结果朝廷一不给实利,二不给名头,那么他们招安的意义何在?还不如当海盗那会儿自在呢!
至少那时候他们想打官军随便打,不必顾及朝廷的颜面,绑票行业也是他们船队的支柱产业,现在也都搞不了了!他哥让他给官军来下狠的,结果他狠过了头,他想把新建起来的福建水师整个吃掉!
起初,郑鸿逵占了偷袭的便宜,击沉了福建水师的几艘大鸟船,直到最后双方罢战,也还是官军水师的损失更大。但问题是,郑鸿逵太轻视官军了,他旗舰打头阵,突入了福建水师阵中,然后他还敢跳帮,结果就被陈继盛锤得连他妈都不认识。
陈继盛玩舰炮确实生手,但若论肉搏,他们这群人可是拿着劣势装备、并且人数不占优的情况下,都能跟建奴打得有来有回的,这些个东南“白斩鸡”也敢跟他们玩肉搏?若不是陈继盛关键时刻说要俘虏,郑鸿逵怕是要被剁成肉酱了。
失陷了头目之后,郑鸿逵的队友很好地发挥了“海盗风度”,一窝蜂散掉了,压根就没有来营救他的想法。这跟建奴就很不同,建奴是继承了部分猛安谋克制度的,下面的人压根不敢抛弃自己的头目。
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大明还要依靠钱来维持军纪,而建奴则走向另一面,是依靠残酷的军纪来维持他们的高组织度的。若非明军还占了个“保家卫国”的情怀影响,那韧性是真的比不过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