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他有经验 (第3/3页)
到了有十米长,三米宽的大周舆图旁。
这份最新的大周舆图,是现在改名周臻的秦臻,按照周启明的安排,带领手下确定各地舆图后,找人绘制出来的。
而陆承安,脑海里可是有在宫内藏书阁看过的各朝代的舆图。
这会一对比,很快就能发现变动之处。
而这,就是地势地貌的变化。
不管是因为气候、水文、还是生物的原因,考虑到未来,再参考有变化之地的水势等,就需要提前做出准备了。
尤其是那种在几百年内就变化好几次的地方,是重点需要做准备的。
当然,大周每年会有水灾或是旱灾的地方,也是需要第一批考虑如何预防的地方。
陆承安边看边做标记,很快,舆图上,就有这密密麻麻的标记。
而周启明越看越头疼,觉得压力颇大。
就在陆承安标完地势地貌的变化,又将引起这变化的原因或是猜测写完后,周启明看向陆承安,问道:
“承安,你说我们这样提前准备,有用吗?”
“陛下,臣觉得,只要我们提前做出准备,绝对有用。
不管如何,能救一些百姓,那就值得做。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咱们提前准备这么多年,没准以后,大周就是周围诸国百姓心目中的圣地。”
说完这话后,看着大周舆图,陆承安想了想,觉得现在,水泥该安排起来了。
大周除了少数城市是石板铺地,很多小地方,就算是县城,也就主路是石板路,其他地方都是泥土路。
就算路面压得再实,一场大雨,就能让道路变得坑坑洼洼的。
而大周的官道,也都是泥土路。
这样的路,在有灾情的情况下,会让救援变得异常艰难。
现在搞出水泥,等大周的路面绝大多数换成水泥路,到时候,不管是战争需求还是救灾,最起码道路的影响能减弱。
这么想着,陆承安看向周启明,开口道:
“陛下,臣最近发现了一样好东西。
等臣去工部试验一下,看看能不能大批量的生产。
若是可以,大周的道路,可以开始统一维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