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 “算命”一句 ,700斛粮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三章 “算命”一句 ,700斛粮食? (第3/3页)

‘谶纬’就是天命!耿氏虽然不敢妄求‘天命’,但也想更多些了解。毕竟,耿氏祖上,好畤侯与隃糜侯,就是搭上了光武帝的天命,才能一门两侯,甚至名列云台二十八将。若是天命有变,耿氏能提前看清,那自然是大有裨益!…”

    偏殿之中,师徒之间,辛茂安也不再绕弯,坦诚的开了口。耿氏的这700斛粮食,可不是白借的。就像“算命”一样,总得拿出对方想听到的结果,才能让人家满意。

    张角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无奈一笑,神色一肃,幽幽开口道。

    “黄者土德,中者天下,中黄者,承天应命,代火而生。中黄是中央土色之位,代表黄德,居天地四方之中。”

    “太乙者,为天帝之位,道经中称‘太一生水’,是天地之始。”

    “因此,中黄太乙天帝,便是主宰天地秩序的正神,也是楚地曾经的‘东皇太一’。”

    “炎汉以火德而兴,位在南方赤帝。而彗星坠落于南方,日食显于太阳,灾疫四起。这天象更替的天上,便是赤帝让位于黄帝,青天让位于黄天!而天上感应在人间,就是‘君失其德,天下无平,饥馑而灾异生矣’…”

    “啊!原来如此…这就是‘中黄太一的天命’?君失其德…果然!皇帝失德,天下将有大变!…”

    听到这一番契合时代的解释,辛茂安浑身大震,就像听到了最了不得的“天命”。他压抑着内心的激动,看了看左右的师兄弟,不自觉的压低了声音。

    “老师,请问这‘五德始终的更替’,又如何解释?…”

    “德有五行,行有生克。德成则运,运终则易。火尽其光,土继其昌,是为天地大数之变也。”

    张角神色肃穆,再次开口,讲述着这个时代,士族们最为相信的“五德”。

    “火者,烈气也,烧而不守;土者,厚载也,养而能生。故土德继火,既以兵起,又以德成。”

    “汉室失德,天运乃终。天道循环,甲子便有德气的变更。而圣人知天命,乘时而起,正其黄德,以绥兆民…”

    “啊!圣人知天命,乘时而起?老师,那…那您可知下一次的天命,究竟应在何处,应在谁人身上?…”

    辛茂安振奋激动,忍不住虚身向前,俯身倾耳聆听。而张角捋了捋短髯,稍稍思忖,开口道。

    “天命所应,在‘羽’。羽而生风,飞而升天;受天之蔽,执中土之柄。在‘更’,火德之末,黄德之初,照耀天下,更始苍生。”

    “你就如此回复,耿氏会满意的!”

    “黄天在上!天命在‘羽’,在‘更’?…‘羽飞生天,执中土之柄’,‘火中之更,更始苍生’?”

    辛茂安蹙起眉头,陷入长久的思索,明显对这天命所应,在意非常。其他弟子中,大师兄马元义、二师兄唐周、四师兄潘靖之、五师兄谢初,都在凝神思索。倒是六师兄伍登撇了撇嘴,七师兄高道奴则一脸茫然。

    至于张承负,他眨了眨眼睛,念头流转间,心中已经猜到了“耿氏满意的答案”。

    “羽飞生天,执中土之柄”,这应该说的是“冀州”的“冀”吧?而“火中之更”,虽然不知道怎么解释,但肯定和“耿”离不开关系!汉末的天命应在“冀州耿氏”身上?开什么玩笑!

    “这样一句‘谶纬’,就值700斛粮食?足够数千灾民吃上两月?够祠庙中师父和几位师兄,饱饱的吃上几年?”

    想到这,张承负瞪大了眼睛。他抬起头,看向师父张角,张角也看着他,嘴角露出一抹莫名的笑意。而张承负摸了摸鼻子,又低下头,装作沉思的模样。他内心思绪万千,先是发笑,再是可悲,最后尽数化作一声叹息。

    “世家大族,坐拥万亩,以700斛粮食,求一句‘谶纬’而不得!”

    “黎民百姓,大灾之年,求半升米活命而不得。终其一生,又何曾见过700斛粮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