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二章 为大汉掘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二章 为大汉掘墓 (第2/3页)

幡下面,不带面具、只是系着黄巾的大贤良师,沉声道。

    “师父要开坛了!我们去上前准备。”

    “是!大师兄。”

    弟子七人分列向前,围着坟丘上的祭坛,站成了一圈。从坟丘的高处往下望,只见三千多百姓乌压压的,都期待的聚集在丘陵下。而八百太平道徒,分站在百姓们两边,也一齐往上望。至于五百童子们,则十人一队,沿着丘陵站好,在安静等待。

    所有人都安静的等待着,一双双眼睛的目光,都汇聚在大贤良师的身上。大贤良师张角额头点着朱砂,头上戴着黄巾,身上披着黄色的麻衣,一手拄着九节的竹杖,一手举着燃烧的火把。

    黄昏的夕阳斜斜而去,照着他悲悯的脸,像是染上了一层血。他就这样静静伫立了许久,直到暮间风起,才踏出了第一步禹步,哀哀唱到。

    “魂兮归来,魄兮莫远!…”

    “魂兮归来!!”

    听到张角的起唱,张承负也用清亮的声音,唱出拉长的巫调应和。而后,七名弟子同时戴着兽面,围绕着祭祀的祭坛,跳起巫俗的鬼步。

    叮铃铃的铜铃声,就从他们的手腕、足腕上响起。巫者踏出虚步,便是身形如魂。上下魂铃乱响,只见风沙微动。紧接着,又是张角低沉的召唤。

    “魂兮归来,莫迷远乡!”

    “魂兮归来!!”

    一众弟子们再次应和,步伐越发急促,铜铃叮叮连响。

    “魂兮归来,莫恋寒塘!”

    “魂兮归来!!”

    这一次,众多童子们举起双手,稚嫩的呼喊着。

    “魂兮归来,风急路长,莫逐枯桑!”

    “魂兮归来,幡在高张,铃在叮当!”

    “魂兮归来!!”

    急促的呼唤声声动人,山丘下,太平道的门徒们也同样举起双手,对着黄昏的天空呐喊。而后,数以千计的百姓们,终于忍耐不住,举手呼喊起死去的亲人。

    “魂兮归来,勿畏阴风。”

    “魂兮归来,勿恐鬼吏。”

    “魂兮归来,吾以太平,开黄天之门!”

    招魂喊出七次,禹步踏出七星。直到最后一声开门的召唤,大贤良师张角才举起手中的火把,哗的一声点燃祭坛下的火塘。青烟燃起,纷飞的火屑像是魂灵的虚影,死去的人们似乎从坟丘下苏醒,从满树的符纸睁眼,看向别离的亲人与世间!

    “魂兮归来,莫向远方。风寒路险,鬼哭山荒。

    魂兮归来,莫恋旧乡,太平大道,引汝安藏。”

    大贤良师的喊声忽然缥缈,就像要飘去黄昏的分界。而听到这《招魂安灵歌》,五百童子们也齐声清唱,与死去的爹娘、爷奶或是其他亲长们说话。

    “来兮归兮,与我同坐,粟饭一盂,井水一瓢。

    灶有炊烟,田有新粮,黄天开路,太平安康…”

    这是温暖的描述,描述死后黄天太平的世界。无论死去的人能否听到,活着的人会燃起一份渺茫的希望,获得来之不易的安抚。

    “粟饭一盂,井水一瓢。灶有炊烟,田有新粮…太平安康!”

    这一刻,童子的歌声遥遥飘远,丘下的百姓痴痴聆听。直到反复三遍唱罢,大贤良师的呐喊,才再次响起,带着对大汉朝廷的痛斥,也带着发自内心的愤怒,唤醒数以千计的百姓。

    “汉气已灭,青龙断光,官贼夺食,豪强焚乡。

    汝死非命,冤气冲霄,黄天将立,人鬼共亡!”

    大贤良师疾声高唱,先是巫鬼的古调,接着是通俗的乡言,要让所有百姓都能听懂。

    “魂魄开了口!他们是冤死的!死于官贼,死于豪强,死于有罪的苍天!”

    “朝廷的皇帝无道!卖官鬻爵,盘剥百姓,却不拿出分毫,赈济天下的苍生!”

    “大汉的气数尽了!地震山崩,水旱蝗虫,日食大疫,这都是老天对应的天象!”

    “天命已经变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炎汉的火德将衰,黄天的土德当兴!”

    “土德代火德,黄天代青汉!旧的天数已尽,新的天时已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