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一章 符水 (第1/3页)
汉灵帝光和五年(182年),二月,京畿洛阳大疫。随后,瘟疫四散传播,冀、兖、豫、青、徐、荆六州,死者不可胜数。而这,已经是灵帝改元光和的五年里,天下间的第三次大疫,也是冀州的第四次大灾了。
“前年大疫,去年水灾,今年又是大疫!不仅到处闹疫死人,还缺雨水。开春以来,两个月都没有一滴雨落到田里。过冬的宿麦全都枯了焦了,也不知今夏的收成,还能剩下多少?可下个月的夏税,官府已经派人提前来催收了,一文都不能少!就连已经病死的人,口钱也要算在整个村子的头上…老天爷,这世道没活路了,没活路了啊!”
“太一神啊!我听人说,要求活路,只有去平乡县的东岳天齐庙…天齐庙有张真人布施符水,驱散邪疫,听说还有布施的麦饭粥…天齐庙有活路!…”
“对!去天齐庙,去大贤良师的道场!只有大贤良师,才会救我们…只有大贤良师…”
五月的风是干热的,刮在脸上,像是扑面的火灰。在短短两个月里,瘟疫已蔓延巨鹿郡全郡十五个县。尸体在沟渠堆叠,火葬的焦臭与未腐的血腥一齐腾起,引来盘旋不去的苍蝇。
而大疫又常常伴着大灾,今年的旱灾,已经很明显了。田地间的宿麦干枯发黄,看不到几个浇水的农人。干涸的井中,也确实无水可浇。村庄里的炊烟断绝,听不到黄犬的叫声。只有远远的哭声断续传来,让行人掩面,避而远之。
“咳…咳!…”
乡道上,巨鹿各县的灾民拖家带口,像是一股股蠕动的蚂蚁,拖曳行向东南。他们大多衣衫褴褛,有的是用破席缝成的裹襟,有的是粗麻编成的短褐,很少能见到穿细麻衣的,更不用说丝绸或者冠带了。
大疫、旱灾与春荒,三种乡间最可怕的事情,叠成无形的大手,把绝望的灾民们驱赶向巨鹿郡平乡县的方向。小儿被绑在母亲的背上,面颊浮肿,咳而无声;老人被抬在担架上,两眼呆滞如死;壮年的男人则挑着一口破锅、一把锄头、一条半袋麦皮,努力拖曳着老弱往前走。
对于这些底层的灾民来说,马车是不可能有的,牛车也非常罕见。这数百里的跋涉,就像是死亡的筛选、不时有老弱病患倒地不起。活着的亲人连眼泪都哭不出来,匆匆掩埋尸体后,便继续往前。谁也不知道,路途的终点,是否真的有活路。或许,这种跋涉只是为了生的希望,不为活得久,只求死得不那么快吧!
“太一神啊!这个大庄子!这个大庄子里,竟然还有水!”
“啊!这么高的墙头,一定是大姓家的老爷…”
众人偶尔路过乡间豪强沿河的庄园,看到上好的河边水浇地,还有用河水灌溉了的青翠麦田,都会忍不住咽口唾沫。
而豪强的家仆数十上百,各个手持武器,背着弓箭。他们用冰冷的眼神,盯着乡道上的灾民,就像盯着林子里的猎物。他们是豪强的爪牙,只要主家的地位够高,杀人就不是什么大事。更何况,杀死这种最卑贱的贫苦灾民,也从不会有官府过问。
“咳!咳!走吧,这里什么都求不到的…去天齐庙…去天齐庙!”
随着老人虚弱的话语,一张张蓬头垢面的饥饿面孔,就又一次乖顺的低了下去,步履蹒跚的向前走。
如果说,在农村乡间,有什么比大疫和灾荒,更让乡民们畏惧的,那就只有官府的税册,还有豪强的高利贷册了。前者卖儿卖女也要交齐,后者卖田卖地也还不完。
尤其是大灾过后,官吏与豪强勾结,就到了大并“荒田”,收纳“佃奴”的“好时候”了。至于普通的小户百姓,要么死在灾中,要么沦为佃奴,是注定要被分食的“肉”!
在过去的五年里,天下三次大疫,冀州四次受灾。不知少了多少自耕的小户,只把士族豪强的庄园,喂得阡陌纵横、越发庞大。而朝廷的赋税徭役兵役,从不向士族豪强增加,却加倍压在这些小户百姓的头上。如此年复一年,让更多的小户破产,“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世道就这样快马加鞭,加速崩坏,奔向拼死求活的大汉末年。
“太一神啊!天齐庙…天齐庙就在前面!看…庙外那么多的窝棚…有施符水救人的符师…还有麦饭粥的香味!…”
“看!那些拿黄卷的,是大贤良师手下的黄卷符师!我们有救了…有救了!…”
饥饿的青壮鼓起最后的力气,向前挪步,却连奔走的劲都没有。病重的老人泄了最后一口气,嘴角笑着,就这样轻飘无声的倒下。而那一双双眼睛望向的方向,霍然是一座祭祀“东岳大帝”的砖木祠庙,“东岳天齐庙”。
这座传承古老的祠庙,就建在漳河边的丘陵上,眼下则改立了“黄天神位”,正是“太平道大贤良师”的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