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 玉京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 玉京堂 (第3/3页)

,停在向志明脸上。

    向志明急了:“真的有!我可是亲眼看到的!”他伸手比划出箱子,“这么大的箱子,现在金子什么价钱?你想想一箱子多少钱!”

    跟这个院子一个价。

    徐娇摇头:“我吃你的药吃了几十年了,我不信,我就要卖断房子的钱。”真要有小黄鱼,怎么家里儿辈孙辈结婚生子,老太婆都只包红包?

    “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有,也给你大哥小妹,反正没落你头上。”

    徐娇刚当儿媳妇就知道,婆婆喜欢有志气的人,向志明,不会读书也没什么志向。

    向楠轻手轻脚退走,外婆是绸缎庄的大小姐?

    好像是有点像,街上的阿婆有好些字都认不全,外婆能读书会看报,识得一点英文,还能写一笔好字。

    而且外婆还很讲究,衣服干净清洁,一头银发每月都要修剪,出门偶尔还会搽一点点口红,看上去精神得很!

    这么一想,外婆真像是绸缎庄出身的大小姐。

    向楠哪个门也没敢进,给妈妈打电话不通,发微信没回,估计正在飞机上。

    江城没机场,妈妈得在隔壁市的机场下飞机,再转高铁回码头镇,真得晚上才能到。

    手机“叮叮”一响,外婆发来语音,吩咐她去蚕娘私房菜定一桌,送菜上门。

    “要一个桥头排骨煲,一个瓦罐焖鸡,一个鸡油炒白菜,再加一条蚕娘菊花鱼,不够的让他们看着配点。”

    向楠本以为外婆年老势弱,没想到一开口就掌握住主导权,还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她很想问问外婆是不是绸缎庄大小姐,当大小姐的时候什么样,不当大小姐了又怎么样,但她只回了个表情包。

    黄油小熊捧心说“好”。

    向楠定完菜在镇上晃荡,妈妈回来肯定要大吃一惊,镇上除了民宿、酒店、私房菜馆子,还开好几家咖啡店面包店。

    咖啡面包比市里的都不差,还有条巷子专做汉服妆造,旗袍妆造。

    一到旺季,古街上唐宋明清,什么朝代的女孩都有。

    向楠已经找好了寒假兼职,就在镇上的咖啡店打工,她打算拿到工资带外婆去化妆做民国造型,跟外婆拍祖孙照。

    向楠从没觉得外婆老了,外婆根本不老。外婆口齿清楚,思路清晰,她都不会开的电视机,外婆操作得很溜,还很会用微信发语音呢。

    万一外婆拗不过二舅小舅怎么办?

    眼睛一花,向楠拐进一条她从没走过的小巷子。

    水乡古镇就是这样,主街再热闹,一拐进小巷就又安静清幽。

    巷尾高高的白墙后伸出一棵巨大银杏,看上去比镇上有名的古杏树还更高更粗。只是叶子掉了大半,余下的稀稀拉拉挂在枝条上。

    地上瓦上一瓣落叶都不见,这巷子里住的人家肯定特别爱干净,要不然乌瓦白墙配黄叶,肯定是个出片拍照的打卡点。

    向楠想把这棵大银杏拍给外婆看,鼻尖却突然钻进一股似药似花的香气。

    巷子里竟然开着一家小药铺。

    “玉京堂”。

    木匾额、木门板、木柜台,还有一整墙的中药柜,柜前梁上吊着一只只用麻绳系好的纸药包。

    药柜的每个抽屉上都贴着药名:同心散,回春膏,明目贴,不龟手,保生丸……

    活脱就是间古代药铺,能拍古装剧的那种。

    “你想要什么药?”

    向楠骤然回神,人已经站在药铺里,循着声音抬头,柜上坐着个四五岁大的漂亮小人。

    雪白小脸,齐眉留海,乌亮双眼盯着向楠,一只手抱着一盆招财树摆件,一只手里攒着颗糖球。

    向楠想伸手揉揉捏捏小女孩的脸。

    白渔扁扁嘴,玉京堂歇业重开的第一桩生意,竟是这个。

    “你想要什么药?”

    这么小的孩子她能听懂吗?中药铺里有喉糖吗?向楠想归想,开口说:“嗯……我外婆咳嗽,我想买点喉糖。”

    “小朋友?你家的大人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