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战前准备(1) (第3/3页)
”
“没错,只要这次打了,打赢了,再有人想要以嫁娶之名觊觎我柳州,便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了。”
石匠听得目瞪口呆,他还是希望不打仗的。
没有百姓喜欢打仗。
像是柳州这些人一样,千方百计想让官府决定打仗,甚至自愿捐献财物好方便打仗的,哪怕是听了理由,只来了柳州一个月的他也完全无法理解。
他只考虑一个问题,若是柳州和荆州真的要打起来了,他走不走?
前头扎扎实实培训了一个月,今天这才第一天上工啊,工钱还没拿到呢。
要是柳州不打仗的话,石匠还是很想留下来的。
他就从来没见过柳州工程队这样精细的修路法。
修路之前,不光要勘测路线,确定走向,测量高程和距离,设置路标以及边界,画好图纸,还会提前制定好修路时间,每日做工多少,何时用餐,定时给工人们补水。
在修路之前,还会有人先到达修路地点,扎好足够工程队全员休息的帐篷,连床铺这些东西都不需要做工的人操心,自有工程队的后勤组准备,统一发放。
到了修路地点,什么都不用管,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了。
在来之前,石匠就得知了要修路的地点容易出现毒蛇,让做好准备,出入草丛的时候一定要用打蛇棍先打上一遍,人员行动至少两名一起,说是万一有人被蛇咬了,另一个人至少还能帮忙呼救。
这支工程队里面甚至还有一名大夫,柳州叫医生的,但凡队伍里谁出现一个什么头疼脑热的,都能立刻得到治疗。
如此妥帖,实在是完美的工作地点。
但打仗……想想就觉得可怕。
石匠不想离开这份待遇好工资高的工作,也只能安慰自己:
“未必能打起来,我虽初来柳州,却也知晓,荆州离着柳州远得很呢。”
树下铺了一张布躺着睡觉的行商之一,突然插话:
“我看是要打起来的,官府定了一大批草料,定然是打仗要给战马吃的。”
现在正是午间,行商们赶路疲惫,也是见天热,牵着驴子找了个阴凉地休息小憩,就在修路工程队旁边。
要是放在别的州城,他们或许还不敢如此。
出门在外的行商都知晓一个道理,那就是但凡是出了门,到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可不光是野兽危险。
多的是行商路过某地,被当地的农人瞧见带着货物,起了贪念,集结了当地其余沾亲带故的亲戚抢劫货物,残害人命的。
杀了人,将尸骨往大山里一丢,行商又不是什么达官贵人,还是外地人,就算是死了,当地官府也不会来找。
毕竟官府也是很忙的,而当地的里长虽然手下会有里卒,可里长一般都是本地出身,与当地人多多少少有些亲戚关系,有时候自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参与其中了。
就算是被害行商的亲人真的跨越千里来报案,那总要找到尸首吧,到时候,尸首早就被山中野兽啃得只剩下骨头了。
白骨一具,谁能证明这是报案人的亲人?
就算是认出来了就是自己的亲人,只剩下白骨了,又是在山里发现的,那农人们一口咬死,这些行商走山路被野兽袭击而死,难道死去的行商还能诈尸说自己不是被咬死的吗?
总之,外出做事几年还活蹦乱跳的行商们,不一定真的很会做生意,但一定很会保命。
但来柳州进货不一样。
一来,柳州的百姓生活过的相对来说比较好,没什么打劫的必要。
二来,柳州法度称得上是所有州中最严的,莫说是杀人抢货,就算是小偷小摸,都被严阵以待。
三来,柳州以医学起家,不光治病救人很是厉害,甚至连带着仵作都比其他地方更厉害,人死之后,还能判断出死因,连带着找出凶手。
四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很多县都进行过接纳了许许多多的流民,并且将他们打散在各县安置下来,导致一片地区沾亲带故的情况减少了很多,加上柳州人不怕官府差役,州署又喜欢嘉奖配合官府工作的百姓……
犯罪的成本,便被大大提升了。
以前很多人凑在一起可能共同犯罪,现在很多人凑在一起,会监督对方不要犯罪。
因此,这些小心谨慎的外地行商们,也很快摸索出了新的生存方式。
在柳州,看到一堆人聚在一起,反而会更加安全。
像是这种官办的工程队,那更是安全加安全了,在工程队旁边睡觉,要是睡过头了,工人们说不定还会在天黑前过来提醒一下。
这名行商也是个热情的,见自己说的话吸引了工程队的注意,直接便将自己知道的消息说了出来。
“今日一大早,就有很多行商出门了,都是在州署接了大单子的,有接到购粮单子的,也有接到木柴木炭单的,还有粮草,药物,驮马,我也接到了草料单,现在正要和我兄弟去收草料呢,你们说,突然买这些,除了要打仗,还能是因为什么?”
石匠还没说话,反而是一直希望打仗的山民脸色一变:
“那现在粮价是不是涨了?”
若是粮价涨了,那接下来可就要节衣缩食过日子了。
行商:“没涨,官府控着价呢,还是原来那个价,要不干什么要对着我们下订单呢,就是要从外面买了粮食来,好控制现在的粮价不涨呗。”
石匠听明白了,一时无言。
汀州之前也打过仗,粮草哪里来呢?刚开始,还是低于市价半强制的从百姓们手里买。
后来,或许是打仗太花钱了,便变成了直接增高粮税,那一年,一个村子饿死小半人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可柳州,不光没有提高粮税,还控制着粮食价格不涨,官府自己向外购粮。
这是什么神仙官府?
一直没怎么参与讨论的一个山民突然问:“那官府是不是要招兵了?”
她之前就想参军,但因为年纪太小被刷了下来,现在她已经十五了,还是没满招兵年龄,但是如果打仗的话,说不定限制会放宽呢?
行商了然。
他并不是柳州人,但经常来往柳州买卖货物,也最喜欢往这边来。
毕竟不是每个州,都像是柳州一样,对行商友好,还有相当完善中正官方商业制度的。
来的多了,就也知晓了柳州兵待遇有多好,光是吃饱喝足,饭菜有肉,衣服保暖,就够吸引大部分人了。
“没听说要不要招兵,你要是对这个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县里,要是招兵,肯定会传到县里的。”
山民便有些期待的点点头,看得出来,她真的很想从军。
行商心中想,要是真的打起来了,他觉得柳州是非常有可能赢的。
不说别的,就说双方兵力差距上便很不一样。
一方是百姓们抢着要当兵,入军队还要身体情况过关,一方是百姓被逼当兵,入了军营也没人管他们死活。
这打起来谁占上风,不是一目了然吗?
而且,荆州是离得远,临水而居,可是,柳州有船啊。
说是商船,但那么大,那么高的大船,一艘艘的从船厂造出来,能装多少柳州兵?
最要紧的是……
他环顾四周,所见者,俱都面无惧色,只有隐隐升起的激动。
行商今日一路从州城来,所见者莫不如是,且官府有条不紊,虽购买了战前用品,从州到县却毫无乱象,粮价布价不变,可见柳州官府有多富裕。
民心如此,军力强盛,后勤丰盛,能输才怪。
行商暗暗盘算着,看来,这次去购买草料的同时,也可以提前囤积一些建筑材料了。
他和柳州打了这么多次的交道,对柳州也是有些了解的。
柳州向来有个习惯,拿下某地之后,先做基础建设,修路盖房,盖厂招人,这些都需要建筑材料。
他现在先四处搜集囤积,再运送到荆州周边,待柳州拿下荆州之后,必然要大搞建设。
到时候,就是他们这些倒卖行商们大赚一笔的时候了。
不光是建筑材料,因为要搞建设,大量百姓将会投入工作,衣食住行,都能从中盈利。
所以柳州这半年没有开发新地盘,许多行商还有些遗憾呢。
现在可好了。
囤积建筑材料,肯定没问题。
越想越觉得可行,行商表情都明亮了很多,正美滋滋呢,就见山脚下的路上,一辆马车行驶而过。
那马车他认得,是个木料商人的车,之前两人合作过。
这木料商人自来了喜欢搞建设的柳州之后,就好像是鱼儿进了水,鸟儿上了天,乐呵呵的开了一家木料店,自己坐镇店中,只让底下人按照原来的商路购买木料回来,大有要养老的架势。
如今养老的木料商人,急匆匆出城。
这是要大干一场啊!
果然,这群成了精的老狐狸,反应也不慢。
行商顿时有了被竞争到的感觉,连忙一巴掌拍在一旁的兄弟脸上。
“别睡了!我们该走了!”
天奶啊,他知晓的路子可别让那木料商人抢了先。
行商知晓,未来很长时间,因着柳州大量购买各类货物,柳州的行商只会越来越多,那么,提前选择囤积货物的行商也会越来越多。
不行,得再快一点。
以后不能午歇了,等赚到了足够的银钱,有的是时间歇。
工程队的工人们便瞧着两名行商像是火燎屁股一样,急匆匆的收拾好东西牵着骡车离开。
虽然走得急,但工人们也没当回事,毕竟行商们哪个不是整日脚步匆匆的。
只是也不知道怎的。
今日这条山脚下的路上,车辆是一辆一辆的过。
一个个看见了商机的行商们,带着期待与激动,来来往往。
许是为了打仗,柳州放宽了部分政策,让行商们看到了发财的机会。
真是活得久了什么都能见得到,竟有地方打仗不向百姓索取粮草,而是花钱或用货物向行商们买的。
行商们有将囤积货物运进城的,也有匆匆出行要去收购货物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振奋的神情。
打仗听上去确实很可怕,可如果自己收到了大量的订单那就不一样了。
一时间,明明有着即将要打仗的传闻,柳州的商业甚至还比之前发达了许多,许多消息灵通的行商带着货物往柳州赶。
石匠这几日就一边干活,一边能瞧见山脚下的热闹。
本来是想看形势不对赶紧跑,现在也给他弄茫然了。
不是说要打仗吗?
怎么柳州不光没有战前的萧索,反而瞧着更繁华了??
那他到底是走,还是不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