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战前准备(1) (第2/3页)
不周了。”
这个确实,前阵子,就有个村正坏了规定,收受贿赂,在安排外出兼职的工作时,只给送礼的百姓安排,结果被革职了,听说还要做一年苦工。
龚鹰见他像是有点被吓到的样子,笑着安慰:
“您也别紧张,我知晓您是一片好心,乡亲们也只是想帮帮忙,也是想着帮官府减少开支,我虽然碍着规定不能同意,但不得不说,叔,我心里是敬重你们的。”
“跟你们一块干活,队伍里的姐妹兄弟们也乐意,您啊就受受累,统计一下愿意做兼职普工的乡亲,简单培训一下,咱就能上岗了。”
村正被她这番话说的心里舒坦。
人嘛,谁不想挨夸呢。
这番话他照着对跟下来的十几个山民说,保管这些山民们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一时间,又是觉得放松,又是敬佩。
要说这位负责人也不过二十出头的样子,在村里,这样年纪的年轻人,出门在外还要听从长辈的话做事。
可龚鹰却是年纪轻轻,说话又有权威,又让人心服口服。
要不人家是总负责人呢。
至于什么看人家年轻是个姑娘,就倚老卖老之类的。
这么傻的人,也当不了村正。
这位龚鹰虽不是他的顶头上司,可一支工程队的总负责人,那职位可不低。
别说是现在,就算是以前,村正上街不说遇到官家小姐,就是遇到了稍微有点钱的富家姑娘,那都是自觉矮了一头,说话要低声下气的。
现在可比以前要好很多,龚鹰职位比他高那么多,却还对他好声好气的说话,两人平等相处,简直如做梦一般好。
村正以前是族长,后来整个村都归了柳州,州署派了老师来村里扫盲,因着他认真学习,又一向在村中做的不错,才得以继续当上这个村正。
虽然依旧是管理整个村的人,但他能明显察觉到,如今要做的事,和以前有很大不同。
以前只需要管住村里人,遇到什么匪徒宵小上报,受里长的命令,帮助征收赋税,组织徭役和兵役。
虽然这些事是必须做的,但村正也不得不承认,以前他每次召集村人说事的时候,对于村中来说,宣布的都是坏事。
可如今呢?
有了正经的职位不说,每次去乡里开会,里长要么是说一些新出现的福利待遇,农具改良,要么是在地里活计清闲一些的时间,给出一些适合的招工岗位,让村正们组织一些可以去县里的百姓做工赚到钱。
平时,里长说的最多的就是,各位村正要虚心学习,多观察观察自家村子的实际情况,果子种植好的,就组织村里人抽空多种果树,统一联系买方卖出,有湖泊的,就考虑养鱼养虾。
实在是没什么好资源的,招呼村里人多养几只鸡总行吧。
里长上次是这么说的:“只要你们有这个想法,报上来,我就能往上报,给你们找收购商,实在不行,咱们这一里的学校食堂也能吃得下。”
以前,是无奈的从村中人口袋里面掏钱,掏粮,或者掏人口。
现在,则是想方设法的帮助村里人有活干,有钱赚,有病能有医生看。
这变化不可谓不大。
村正也以为,这些变化,就已经是他平生所见的最顶尖了。
没想到,还能有更让他吃惊的。
官府帮他们村修路,他们要来帮忙,官府还不同意,说不能免费让帮忙。
天老娘啊,这样的日子,他觉得自己还能再活几十年享受享受。
村正一边心里感叹,一边回到自家村子人站的车牌底下,把情况跟他们说了一遍。
果然,这十几人也都吃惊了一轮。
“官府想着咱们这些小老百姓,不愿意叫你们免费做工,要发工钱,那咱们就更要干好一些,多卖力,莫要丢我们村的脸,知晓不!”
山民们也都很振奋的应是。
这道路便开始修建了。
干活的时候,荆州求娶的话题便一边干活一边又聊了起来。
“你们说,若是真的要打仗,会打到我们这里来吗?”
“管他会不会,就算是真的打过来了,我也不怕,拿起刀就跟他们干!”
“到时参军标准会降低吧?若是如此,我便参军去,好好打一打那些荆州人!”
一旁带人寻找合适砌筑路基边缘石料的石匠回来,听着这些山民们低声的讨论,忍不住参与进去。
“你们怎么一副恨不得打仗的样子?不害怕吗?”
正一边卖力做活,一边抽空聊天的几个山民便都忍不住看向他。
“你不是柳州人吧?”
石匠纳罕,他还真就不是柳州人,但柳州说雅言(柳州人叫普通话),不管是州署的还是村里的,都要说雅言,大家说的都差不多,他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怎么就被认出来不是柳州人了?
莫非柳州人都好斗?都喜欢打仗?
虽觉得纳闷,但石匠还是老实答道:
“我是汀州来的,有一队柳州商队与我说,柳州招石匠,工钱高,待遇还好,我便来了,刚来一月有余,之前是在做培训,这还是我头一次上工呢。”
山民们都是一副毫不意外的样子:“难怪,你不是柳州人,不知晓我们柳州人心中担忧什么,比起打仗,我们更怕州牧大人答应了荆州。”
石匠疑惑:“这话怎么说?”
“你想,若是州牧大人真的答应了荆州,那我们柳州怎么办?岂不是成了荆州附庸?我们还能有什么好日子吗?比起这样,我们宁愿打仗,至少都是一州之地,我柳州兵强马壮,连突厥都不是我们的对手,真打起来,必然是我们赢,虽打仗的时候要苦一些,但只要能继续过现在这样的日子,也是值得的。”
石匠听得更加茫然。
因为想要维护现在的生活,所以选择打仗这件事,对他来说还是头一次。
不过,以前的朝廷,也没给百姓选择的机会就是了。
山民们便又开始讨论了。
石匠以前在汀州时,也会为官府工作,修官路的时候,也见过很多山民。
但没有一个地方的山民,像是柳州的山民这样健谈的。
每一个人,都好像有自己的想法,也都会大大方方的说出来。
比如此刻,他们就又借着“若是州牧大人同意”这个话题讨论起来了。
“也未必会如此,我看话本上也有类似的情节,州牧大人若是真的同意嫁过去,也可以悄悄杀了那万老贼,到时,荆州就是我们柳州的了。”
“正是,不过光是杀万老贼不够,他底下不是有几个儿子吗?要把那几个也都杀了才行。”
“为何要像话本那样行事?州牧大人何等尊贵之躯,作何要以身犯险?万一那万老贼,也是一样的想法呢?要我看,还是直接战更好,免得有旁人起了同样的心思。”
这也是山民们的内心隐忧了。
柳州报社报尽天下大事,村正这种职位,每次有了新的报纸,都有它的一份。
报纸到了,他就指挥一些年纪小的孩子在村口念上面的内容,听得多了,哪怕是不爱看书也不爱写字的山民,也对外界有了点了解。
到目前为止,各大势力的主人,只有柳州牧是女子。
而山民们从前接受的教育,就是女子要嫁人,女子成婚后,便是别人家的了。
越是贫瘠落后的村子,女子地位越不如男子,山民也是同样。
归入柳州,学柳州的法规时,还有不少人觉得不适应,不习惯。
以前成婚就是女子到男子家中生活,孝顺公婆,照顾郎君,生儿育女,一辈子少有回娘家的,怎么现在,突然就要变成女子可以独立门户,就算是成婚了,也不会听男人的了?
甚至,孩子跟着谁姓,也是完全可以自由决定了。
以前女子若不想和男人过,要和离怎么也要脱一层皮,如今却是方便快捷的很,甚至如果离婚之后,一方还要纠缠,报官可以处理。
人嘛,肯定是偏向自己的,一些男子发觉自己在妻子身上的权力被收回之后,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爽的。
柳州的铁骑和生活条件的好转,成功让他们将不爽按捺了下去。
但心底隐约还是觉得这个规定不好,若是日后男女成婚,不需搬到男方家里住,那还是成家吗?小两口没有老的帮忙能行吗?
还有入赘,男子到别人家生活多么丢脸的事情,如何就那样多的人选呢?
男娶女嫁,自古以来便是如此,怎么能说改就改?
这么多的念头想法,在知晓荆州求娶柳意之后,全部都在一瞬间被击碎。
他们确实不太懂国家大事,但都见过村中带着孩子的女人再嫁。
这孩子不是对方的种,到了男方家里,好点的,最多是少吃少喝一点,地位尴尬一点,坏点的,那可就是直接被虐待打骂了。
现在,柳州就相当于是那个孩子。
这条大新闻,突然给了一些并不是很想支持女子地位的男人们一个棒槌锤头。
他们觉得,那些普通百姓家的女子和自己地位相当,可以求娶。
州牧大人,在别的势力眼中,也是可以求娶的女子。
那柳州呢?
柳州怎么办?!
这可不行!!!!
求娶?
娶你个头!
我们柳州自古以来!就是女子娶男子的!
州牧大人成婚,必然是要男子入赘!
而且若是真有这么一个男人入赘,也不得沾染半分柳州。
柳州只会是我们州牧大人的,旁人休想沾上半点!
山民们瞬间成了坚定的维护女子招赘者。
今日里的这十几个山民中的男山民,以往可能还会对着其他几个女山民来上几句“这活多累啊,你们女子就不要来了”“也不用干体力活,看有没有后勤工作可以帮忙吧,做做饭什么的就行了”。
现在也是不说了。
只就对着石匠侃侃而谈:
“这是我们柳州的传统,如何能丢呢?何况谁不知晓荆州是打的什么算盘,不就是看我们柳州商业发达,想要借求娶之名,占取我柳州吗?”
石匠在前二十五年里,都是生活在汀州,连大安朝一共有几个州都分不清,就更别说知晓这些州的过往历史了。
山民们如此如此一说,他还真就信了柳州自古以来就是女子也当家。
“原是如此,诶,只是我们说来说去,也没能耐左右官府的决定。”
“如何不能决定了?”
山民们经常听报,也是有些见识的。
“我们便多多高声讨论自己希望打仗,家中人也愿意参军,若是真的打起来了,我们捐钱捐粮,支持前线,官府见百姓支持,多少能加上一些打仗的底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