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7章 孩子还是打小教好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77章 孩子还是打小教好啊 (第3/3页)

主要也是因为柳意还在场,还等着买柳州的牛羊呢,自然也不好直接拒绝。

    原本是想着意思一下,试穿了就借口年纪大了穿不了这么重的衣物。

    结果一上身,周老将军就愣住了。

    竟真的十分轻便?

    他半信半疑的摸了摸上面的毛:“这是羊皮的?”

    羊皮的东西,能有这么轻?

    等摸到手里,周老将军才发现,这件羊皮袄子的针脚竟然十分细密。

    因为羊皮十分厚重,普通制衣的针穿不透,因此羊皮袄基本都是要用到很粗的粗针,针角粗了,自然显得粗糙。

    可这件羊皮袄,却是用的细细密密的细针,线也是细线,也不知是怎么做的,一针一线都挨得极近,看上去就是要缝制许久的样子。

    倒真的如同这个年轻文官说的这般,是精心打造了。

    那负责州署官方销售的文官笑道:“自然是羊皮的,您老见多识广,只要摸一摸,看一看,应当能分辨的出来。”

    周老将军摸着皮毛确实是羊皮,虽然顺滑了一些:“那为何会这样轻?”

    “因为我们往里面加入了更轻的皮料和内衬,在不影响保暖甚至增强保暖的情况下,使得衣料更加轻便,穿着也会舒适一些。”

    文官说话轻柔,带着周老将军的手,去轻轻摸羊皮袄的内层:

    “您瞧,这里面加入了排汗层,不会出现像是普通羊皮袄那般,穿上了容易闷出汗的情况,达到了穿着它既保暖,又干爽。”

    周老将军刚才的注意力一直放在柳意身上,就算是听对方说羊皮袄介绍的时候,也没有怎么关注这个文官。

    直到听到了他说话的声音蛮好听的,这才下意识去看他的脸,就见着帽子下,一张足以让整个屋子都亮起来的俊俏容颜。

    哪怕是周老将军这样年纪的人,都忍不住微微睁大了眼眸。

    再听对方说话时,原本的七分倾听,一下子上涨到了十分。

    年轻官员依旧是温和说着:“您也可嗅闻一下,是真的没有味道,且我们柳州还有专门的羊皮袄清洁剂,以及防虫蛀的香包,周老将军是征战沙场的老将了,在下向来崇拜,若是您买了这羊皮袄,在下能做主,三件羊皮袄,送您一瓶清洁剂。”

    周老将军干咳一声:“咳,不知这位是?”

    柳意在主座上慢悠悠喝着茶,听到这话,才介绍了一句:

    “这是绥农,是我柳州商务贸易部的部长,柳州的官府商务贸易,基本都要经了他的手。”

    其实这种谈买卖价格的场合,是不用柳意这个州牧亲自来的,不过因为周老将军的身份,两人算得上是平起平坐,他又是头一回来,柳意怎么也要过来见个面的。

    正儿八经谈价格的时候嘛,就要商务贸易部出场了。

    “绥农……”

    周老将军忍不住看看绥农那张好看到极致的脸,又看看柳意。

    他疑心这个叫绥农的美男子是柳意的面首,不过也没听过柳意有面首啊。

    依着柳意的行事,要是真的有面首,绝对是会光明正大收入院中的,也不会遮遮掩掩。

    拿不准绥农的身份,但不影响对他颜值的肯定,周老将军露出欣赏的笑容:

    “好名字,人也极好,这羊皮袄确实不错,我要了,具体买多少件还是要再考虑考虑的。”

    价格虽贵了许多,但他年纪大了,冬日里本就需要保暖,穿得笨重会有种喘不上来气的感觉,这羊皮袄正合适他。

    而且,买东西不怕它贵,只怕它贵了还不好用,这羊皮袄确实也轻便又舒适,这样的天,只穿了一会就觉得发热,周老将军都可以想象出,冬日里穿着会有多舒适了。

    绥农见他应下,又低头翻到后一页:“您若是喜欢这羊皮袄,不若瞧瞧后面的羊毛保暖裤和羊毛靴,这里还有羊皮膝垫,冬日里腿脚都容易受寒,穿上这些,身体也能康健一些……”

    周老将军试过了羊皮袄,便对着其余的羊皮制品也有了信心。

    他确实到了冬日膝盖就会隐隐作痛,这也是行军打仗的将领们的职业病了,去年还特地买了胡县出的风湿膏。

    “羊皮膝垫我也买些吧,手下也有些老兄弟需要。”

    绥农便温声应下,一笔一划记下了,又道:

    “您买的多了,优惠也更多,如今正巧我柳州商贸部有个买五百两抵五十两的优惠,买的多,优惠多,不若我再给您推荐推荐一些别的商品吧?”

    周老将军想着这次本来就是买东西的,再听听旁的也行。

    且绥农实在是长得好看,这么个美人温声细语的为自己介绍商品,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行,你说吧。”

    “您瞧这些肉干,虽然并不是新鲜吃食,经过我柳州的保存技巧之后,却可以久放许久,是最适合行军打仗的了,以及这边的罐头,小林,去拿几个罐头给周老将军他们尝尝……”

    罐头?

    周老将军耳朵一竖。

    他听说过罐头,说是柳州新出的一种吃食,将各类水果密封在罐子里,竟能保几年不腐。

    不过价格也确实贵。

    他还惦记着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事,当即表示:

    “这罐头很贵吧?那便记在我的账单上,待结清货款的时候,自然会结。”

    绥农却拒绝道:“将军莫要客气,您德高望重,乃军中楷模,我虽无缘入军营,却也敬佩您的山岳德行,这些罐头,便是我私人自掏腰包请您的。”

    其实这话,谁都知道他是在拍马屁,奈何他生的好看,声音好听,就算知道他是在拍马屁,也听得周老将军浑身舒爽。

    柳意在上方又开始剥橘子了,一边吃一边想,之前把绥农调来商贸部真是太机智了。

    果然就见罐头到了,周老将军与几位亲兵一边吃着罐头,一边听着绥农用着好听的声音不急不缓说着话,一边喊人将货物实体拿来给他们看。

    “这些药剂您肯定是需要的,之前您也购置过,价格本就是给到最低的了,但因为如今有了这个五百两减五十两的活动,若是此刻囤积一批,更能省下不少……”

    “冻疮膏……”

    “蜡烛……”

    “肥皂……”

    柳意索性当场处理起柳州政事来,她处理的差不多时,外面天也黑了。

    周老将军已签下了厚厚一叠商贸合同单。

    他是笑着走出柳州州署的。

    身上还穿着一身崭新的羊皮袄,脚下踩着牛皮靴,膝间也鼓出一块。

    “这绥农小子人还真是不错,竟送我这么一套好东西,还有这把弓,瞧瞧这弓胎细腻,还有这弓弦,可是上好的蚕丝……”

    一旁的亲兵:大人你没发现吗?你身上的衣服是换了,膝盖是鼓了,可钱包瘪了啊。

    “大人……”

    这名亲兵提醒道:“您今日至少花出去了一万两银子……”

    绥农是长得好看,看着是很赏心悦目。

    但也不能这么哐哐花钱啊!

    “我知晓。”

    周老将军穿得跟个老年站立羊一样,脸上还是慈祥老人般的呵呵笑。

    “你就说这东西好不好吧?”

    亲兵:“好是好,可……”

    周老将军:“好不就行了吗?何必想那么多呢。”

    “更何况……你瞧这弓。”

    他将手中的弓递给亲兵。

    亲兵接过,小心观察起来,拉了拉弓弦:“的确是把好弓,虽不好在此处试弓,但只看这弓弦,便知箭矢射程极远。”

    “我看一看就能看出来了,你知道这弓最让人惊讶的地方在哪里吗?”

    亲兵疑惑:“莫非是,这弓弦是用蚕丝所做?”

    蚕丝多贵啊,尤其是在北地,上好的蚕丝绝对是种奢侈品了。

    所以虽然他觉得自家将军被绥农那个长得好看的美男子迷了心神,一口气花了这么一大笔钱财出去,但对柳州却还是没什么意见的。

    能送出这样一把好弓,柳州还是很有诚意的。

    “不,它最让我惊讶的,是这是一把新弓,且上方用了许多铁。”

    周老将军历经两朝,又是军事上的老人了,平日里喜欢射箭,自然对弓箭颇有见识。

    “无论是中原还是突厥,制弓手艺厉害的,无非也就那么几个地方,辽东的仇家弓,突厥的突厥弓,齐鲁的赵家弓,越国的古式弓,我都收集把玩过,可从未见过这样的形制。”

    他从亲兵手里拿回弓,一双年老的眸子里,倒影着这把新弓流线型的线条。

    “这弓,是柳州制的。”

    “突厥那边传来的消息,有个部落一夜之间消失无踪,而在消失之前,他们曾经试图掠劫过柳州的商队,我得到的消息,那只部落里唯一留下的痕迹,就是一种穿透力极强的弓箭痕迹,就连突厥的大部落都看不出来,那是什么弓箭。”

    亲兵一震:“您是说,这是柳州干的?”

    “可柳州并没有大动兵马……”

    “突袭,若装备精良,兵士勇猛,不必大动兵马也可做到如此。”

    周老将军把玩着手中的弓:“若那批突袭的兵士用的都是这种弓,倒也合理。”

    “柳意连突厥人都敢打,既然能卖她一个好,为何不做呢?更何况,这些东西确实不错。”

    最主要的是,柳州的自制武器这样精良,要说她只想安安分分当个州牧?

    呵,傻子才信。

    花一万两买个柳州的友谊,还是挺划算的。

    何况周老将军几乎可以肯定,这把弓就是柳意给他的明示。

    告诉他答案:突厥那事就是她干的。

    柳意这人有个好处,就是她做事有章法,不会说翻脸就翻脸。

    要不然,为何各个势力都与她关系不错呢。

    如今卖她一个好,日后万事都好商量。

    说起来,柳意该和气时便和气,该狠厉时就翻脸。

    现在竟然还不声不响干掉了一个突厥部落。

    那要是她愿意,岂不是某一天也能不声不响干掉某个势力的老大?

    这么一个年轻人,到底在哪里修出来的心眼?

    “诶,老了老了……”

    周老将军收起弓,浑身毛茸茸的,依旧如同一只年老的羊一样,竖着两条腿,慢悠悠走下了州署。

    “听说柳州开了许多学堂,我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是没什么用了,回去便将孙儿孙女送来吧,这里可比我们那繁华多了,孩子还是打小教好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