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李秀才的建议 (第2/3页)
李家村不远,距离绿竹村只有两里地,走上十分钟就到了。
“五郎,家里现在有六辆马车,让凌轩每天安排一辆给你,早晚接送你上学。”
五郎有些意外,老爹就陪自己上了一趟学,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了?
“爹,走过来也不用多久。”
“咱家若是没条件,你走也就走了,如今有条件了,没必要!读书人的气质是要养出来的,刮风下雨,这一路可不好走,没必要因为这个耽搁了。”
“知道了爹。”
学堂内,赵清虎见了李秀才一面。
不得不说,李秀才的理由说服了他。
当晚,赵清虎就宣布了,五郎今年就会下场考童生的事情。
考童生,需要参加县试跟府试。
县试就是县令主持的,也就是宋天赐,他自己出题、自己考核,一整套流程走下来,就是宋天赐一个人做主。
按照李秀才的话说,五郎条件比其他人优越,因为他有一个七品官的父亲。
五郎的水平,目前来说,考上童生是差一些的,毕竟读书时间还短。
他的知识储备是够的,就是行文造句、书法笔力还有所欠缺。
但是,因为有赵清虎这个七品司农令的父亲存在,这些缺点都能被磨平。
县令大人,看在五郎官家子弟的身份上,是不会为难的,甚至会默许,五郎的排名在县试前五。
而有了这个县试前五,主持府试的知府跟学正,看在两个七品官的面子上,也会给五郎一个童生。
县试第一、府试第一,就不想了,可一个童生名额,绝对能挣回来。
李秀才在科举场摸爬滚打十二年,这些都是他亲眼所见的。
每次县试,通过的人数在二十人左右,多一个五郎,宋天赐会在乎吗?
而每次府试,通过的人数大概是五十人,一个童生名额,知府跟学正会在乎吗?
童生又不是什么真正的功名,又不用朝廷奉养,也不用免税免徭役,谁会在乎?
大不了,就是府试的时候,把五郎的名次排在后面而已。
这一点,李秀才认为不用在乎,根本不值一提。
而一旦五郎在今年拿到童生名额,那他就会有一整年的时间,为明年的院试做准备。
不用继续参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