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45章 超级斯贝,歼-10的心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卷 第45章 超级斯贝,歼-10的心脏 (第2/3页)

试飞歼-8原型机,遇到的双发同时停车这种情况,是极其少见的。

    这也侧面证明了歼-8的设计有多么的不靠谱。

    薛学力点头表示明白,“我们这个……超级斯贝,寿命达到8000小时,故障率略低于原型。不过,因为符合要求的材料生产极慢,次品率高,我们的生产速度受到了严重影响。”

    李干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在这个问题,说,“全力生产吧,尽快生产出两三台原型机,我们尽快装机做试飞。”

    “明白,你放心吧。”薛学力道。

    李干说,“我给你们动力所申请了一笔专项经费,是给你们所的,不是厂里的。”

    薛学力大喜,“谢谢李主任,谢谢!”

    李干笑道,“你怎么不问问有多少钱?”

    “这个,再少也有个,也有个十万块吧?”薛学力很不自信地说。

    看到薛学力小心翼翼的样子,李干心里很难受。

    不求回报的付出,1块钱能花出100块的效果,这个时代的军工人是可爱、可敬的。

    运-10工程后续的自己投入大多是几千万、几百万,同期呢,美国波音-737的研发资金投入是以亿为单位的,是美元!

    李干一字一顿地道,“一千万,是每年一千万!”

    “这笔钱归在10号工程项目开支里,我希望发动机不要拖后腿。”

    薛学力直接被砸晕了。

    每年1000万的专项经费啊!

    所有以前没有钱做的试验,现在全部整上都毫无压力了!

    诚然,科学技术研究有其规律,用钱砸不是万能药,但是,不用钱砸,就永远治不好战机的心脏病!

    ……

    夜晚,一艘巴拿马籍散货轮缓缓停在了港珠国际港远端泊位上,船桥甲板上,贺明飞和翟飞一言不发,目光搜寻着前方海面。

    远处的码头灯火通明,作业昼夜不停。

    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是港珠国际海洋货运最红火的时期,位列世界三大航运中心。

    不多时,一条几百吨的小货轮缓缓靠了过来。

    载货甲板上,船员们操作吊机,将非标准箱柜一个一个地吊起来,转到了前来接驳的小货轮上。

    这条三万多吨的散货轮隶属华式集团旗下的航运公司,而货物的业主,则是霍氏集团。

    这一次,是大中投资与港珠几家企业建立的秘密货运渠道的第一次使用。

    “老晒,啲货装好了,你地可以过船啦。”大副过来通知。

    贺明飞和翟飞拎了各自的行李,转到了小货轮上。

    小货轮一路往西走。

    渔港码头上,黑暗中,十几辆卡车呈纵队整齐地停在了那里。

    段鹏在码头栈桥昏暗处观察着海面,看到桅杆上的航灯出现,他立即拿出手电打出两短一长的信号。

    货轮上马上回应了两长两短。

    十分钟后,能看到整个货轮了。

    段鹏再次打出灯光信号——两长两短。

    货轮回应两短一长。

    段鹏立即对手下说,“是他们,让兄弟们做好准备!”

    不多时,货轮靠上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