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李承乾:针对吐蕃,大唐该拿出什么态度? (第3/3页)
让他们来长安生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
总而言之,就是他们这一代人去了之后,再加上陛下的政策,只怕他们自己本土,所有的百姓都会认为,自己就是大唐人了。
既然没有国仇家恨,这一招完全可行。
而且,能够完好地得到吐蕃,算给他们一些富贵又何妨?”
“陛下,曾以为,该施以杀鸡儆猴之策。
想来无论如何,他们国内也有那种反对的,用于震慑剩下的。
把那种人杀掉,我们只针对他们的贵族。
如此一来,也上升不到国仇家恨的程度,区区少数人的仇恨,完全无所畏惧。
至于剩下的这些安分的,可以让他们来我大唐境内做官。
给他们一些副职,让他们既能够为大唐效力,又不至于感到被忽略。
借口很简单,就说他们还不适应大唐的生活,你要好好为大唐效力,以后一样可以升官,一视同仁。
当然,是不是真要一视同仁,一切以陛下为主。
如此一来,也给吐蕃百姓树立了榜样,让他们知道,大唐并没有对他们区别对待,甚至是帮助他们的。
估计只要区区一二十年,吐蕃就会彻底落入大唐的掌控中。
这里面那些零星的,还想要做点什么的,完全可以时不时就拉出来杀鸡儆猴一下。”
“陛下,臣以为,没必要让他们来大唐之中,就让他们在吐蕃又如何?
一方面,他们可以继续做吐蕃人的精神支柱,也宣扬我大唐的仁德。
另一方面,只要我等收缴了兵权,他们就翻不起风浪。
想要合并融入,总不能连兵权都不交!
只要他们没有了兵权,再推行陛下的新政,他们的百姓就会感恩戴德。
甚至可能都不要二十年,他们这批贵族就再也指挥不动任何人。
他们就只是有点钱的富家翁,什么都做不了。
反倒是引入长安来,会让他们多心,会让一部分人有了反叛的心思。
我大唐虽然不怕,可就像陛下所言,终究是有碍融合,可能需要加倍的努力和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