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与玄奘讨论神话中的真相 (第2/3页)
且还归来了。
从历史上看,他应该带回了五百多部经书。
同时,他在那边那么多年,也学懂了梵文,在历史上回来之后就开始修经书,一直修到去世都没有断。
可以这样说,未来的佛门经书解释权,就在玄奘的身上。
杀他一个和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不如让对方明白,什么才是天地大道。
让他把各种经书,还有各种传说,改成真正符合中原大地特色的。
真正的去导人向善,又不走入极端。
这也算是从精神层面,为大唐的平稳发展添砖加瓦。
某种意义上来说,华夏文明从来都是包容,可以容得下一切。
但也是极为排他的,只因为在华夏文明的眼中,四方皆蛮夷。
要想华夏繁荣昌盛,要想大唐繁荣昌盛,百花齐放是应该的,但是内核必须要加以控制。
若是对方能够做到,李承乾又不是容不下这么个和尚。
对于皇帝来说,从来就没有好和坏,只有能不能用,合不合用。
这个可以称之为大局观,长远目光。
好一会儿,玄奘才呢喃道:“阿弥陀佛,贫僧有疑,请陛下指点。”
“法师请讲!”李承乾点头。
“陛下想做什么?”玄奘突然目光灼灼的问。
李承乾沉吟了一下,然后说道:“商周甲骨文中已有帝令雨的记载,周代《尚书》将天命与德政绑定,形成以德配天的统治逻辑。
楚地东皇太一、齐地八神与中原昊天信仰并存,形成万神共治的多元格局。
东汉张道陵创立天师道,将老子神化为太上老君,太平经提出天君概念,初步构建以玉帝为核心的官僚体系。南朝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确立元始天尊为最高神,玉帝位列太极金阙帝君。
玄奘法师,这些你清楚吗?”
“阿弥陀佛,陛下智慧如海,不曾想连这些都有了解!”
李承乾微微笑了笑,继续说:“《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北海之内有幽都之山,描述为黑水环绕的神秘之地,但尚未与死后世界直接关联。
《楚辞·招魂》提及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