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魏征:此书简直是妖邪! (第3/3页)
如此情况下,孔丘虽然不得重用,还能安然无恙,可见三千弟子三千兵,且全是精锐之兵,百国不敢招惹,只能送走!
如何得出此结论?
《史记·孔子世家》中明确提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荀子·非相》提到“仲尼长,子贡短”,侧面印证了孔丘身高异于常人。
《吕氏春秋·慎大》:孔子之劲,能举国门之关。
《淮南子·主术训》:孔子力招城门之关。
《列子·说符》: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
此三者佐证,足以说明符合史实。
既如此,为何后世之人,会认为孔丘只懂教化?
儒家六艺,难道没有弓马骑射吗?
结合时代背景,那是战国时代,百国时代。
若没有自己足够的力量,如何能周游列国?
加之,论语的成书,乃孔丘弟子,集成其日常所述,却没有给予注解。
谁人能知,孔丘说某话之时,是在何等情形之下?
后人根据孔子教化之根源,释其为论语。
我为何不能根据其武力之根源,释其为抡语?】
这一篇话看下来,百官感觉脑子轰鸣,一片空白。
他们,居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论语本就不是孔子成书,而是孔子的后人成书。
其意思也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而是后人释意而成,谁敢说就是真实的?
尤其是,孔子身长九尺六寸,还能够‘动’城门之关。
儒家教化之中也有弓马骑射,谁敢说其没有力量?
并且那时候,的确是百国乱战。
孔子四处推广仁义,还能够一路走下来。
难道说,那时候的各个诸侯国君,全都是善人吗?
这明显说不通!
正因为没法解释,没法反驳,百官三观受到了剧烈的冲击。
有些年纪大点的,再或者是老古板,身体都开始摇晃起来,脸色变得极端难看。
他们三观碎了,整个人就像第一次认识这个世界,无法直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