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脚踏三只船 (第2/3页)
一个结果来。
李渊也问过封德彝这个内史舍人的意见,可当着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面,封德彝只能含糊其辞,说不妨先跟王弘烈虚与委蛇,待王世充、沈法兴和辅公祏正式起兵反隋之后,朝廷再视形势做出决定不迟。
他这个回答看似老成持重,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实则是为了不得罪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中的任何一方。
因为他很清楚,出兵河东之事表面上看似是朝廷的军机大事,实则涉及到东宫与秦王府的夺嫡之争。
秦王李世民之所以坚持支持出兵河东,很有可能只是为了趁机拿回兵权,一洗蒲津渡兵败之耻,重塑自己的威望。
而太子李建成未必不知道此时是夺回河东的大好机会,可他又不想秦王李世民借着出兵河东的契机重新夺回兵权,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位。
因此,他宁可暂时放弃这个收复河东的良机,也要阻止自己二弟重掌兵权。
而作为朝中为数不多能看穿李渊心思的人,封德彝知道李渊的顾虑在哪里。
因为河东兵变之事,加上秦昇派来的使者张亮一心想要换回屈突通的家眷,李渊对秦王李世民已经生出了几分猜忌和提防之心,自然不肯再轻易将兵马交给这个次子。
可偏偏若是下定决心要出兵河东,朝中除了秦王李世民之外,还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这才是李渊犹豫不决的真正原因,又想收复河东,又怕秦王李世民挟大胜之威,再来一次兵变,到那时自己父皇当真只有退位让贤的份儿了。
正因为看透了李渊父子三人的真正想法,封德彝才越发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人。
毕竟,在如今东宫和秦王府的夺嫡之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之时,他却一直以从龙派的面目示人,在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不偏不倚,没有像其他同僚一样在两位殿下之间选边站队。
但私底下,他却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