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谁可继承大统 (第3/3页)
了,才开始日渐器重他,一些重要的大事也喜欢找他来商议。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杨广大半夜召他进宫,很可能是要跟他商议身后之事了。
毕竟,如今杨广病入膏肓时日无多在朝野上下已经算得上是半公开的秘密了,朝中不少大臣都在私下讨论他驾崩之后由谁来继承大统的问题了。
不怪大臣们如此关心此事,毕竟自从元德太子杨昭不幸去世后,杨广便再没立过第二个太子。
本来东宫之位一直空悬就是一件动摇国本的大事,更何况现在杨广自己都时日无多了,若是此时再不指明由谁来继承大统,待他驾崩之后不知道还会出什么乱子了。
朝中谁都知道杨广有意传位给皇长孙燕王杨倓,可很多大臣却偏偏希望让越王杨侗继承大统。
之所以双方的想法会有如此分歧,问题的根源还是出现在杨广自己身上。
想当初,因为元德太子杨昭早亡,齐王杨暕又品行骄纵,妄行不法,难以继承大统,杨广便将目光投到了三位孙子身上。
可因为三位皇孙皆是天资聪颖之人,杨广一时间也是难以抉择,便想出一个法子,命代王杨侑留守旧都大兴,命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命燕王杨倓跟随自己南下江都,并各自安排一群能臣干吏辅佐他们,以此想看看他们兄弟三人谁更适合继承大统。
可最终的结果是,因为李渊率兵杀入关中,留守大兴辅佐杨侑的大臣死的死降的降,自然再无臣子可以支持代王杨侑。
而又因为江都之变,宇文化及和叛乱的骁果军大肆屠杀跟随他们祖孙南下江都的官吏,导致杨倓也失去了大量的支持者。
相比之下,越王杨侗因为守住了东都洛阳,使那些同样留守东都的文武百官免遭瓦岗军的屠戮,成为了越王杨侗最坚实的拥护者,毕竟谁不想博一个从龙之功呢!
至于裴世矩自己,他本来想在燕王杨倓和越王杨侗之间保持中立,可前些日子裴文松带回来的秦昇的亲笔信,却让他知道了自己该支持谁。
哪怕这个决定会将他和整个河东裴氏推向风口浪尖,他也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