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5章 探讨一二,如何? (第3/3页)
”,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立刻将那破玩意儿劈了当柴烧。
李承乾又看向新罗使臣金春秋,淡然一笑:“金大人诗作工整,亦有颂扬太平之意。然,四海升平,非口舌虚言可致。”
他略作沉吟,背负双手,望向窗外悠远的天空,随即朗声吟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诗一出,意境雄浑苍凉,与宴会本应有的欢庆气氛形成强烈对比,却又暗合大唐开疆拓土、威震四夷的赫赫武功。
那份独属于边塞的悲壮与豪情,瞬间将金春秋那首粉饰太平的“四海讴歌”小调比得黯然失色,简直是萤火与皓月争辉。
孔颖达、虞世南等大儒先是一怔,随即身体微微颤抖,激动难抑。这等诗句,这等意境,简直是……
不等众人从第一首诗的震撼中回过神来,李承乾语调一转,更添几分金戈铁马之气,再吟一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豪迈!悲壮!气吞山河!
诗中那股守护家国、驱逐外虏的决心与气魄,仿佛凝成了实质,压得在场所有心怀叵测的使臣喘不过气来。
弘文馆内,一时间落针可闻。
金春秋面色惨白,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他原以为凭自己的文采,即便不能压倒大唐名士,也能挣回几分颜面,谁知太子殿下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这等千古绝唱,直接将他钉在了耻辱柱上。
孔颖达激动得老脸通红,抚须赞叹:“好诗!好诗啊!此二诗,无论是格律、意境还是气魄,皆堪称绝唱!老臣……老臣今日方知何为天外有天!”
虞世南亦是连连点头,看向太子的神情充满了敬佩与欣慰。
李承乾微微一笑,似乎只是做了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再次拍手,又有内侍小心翼翼地捧上数件晶莹剔透的器皿。
“诸位请看,”李承乾拿起一只造型精美、通体透明的酒杯,“此物名为‘玻璃’,乃是我大唐工匠改良琉璃烧制之法所得,其通透度、坚硬度远胜寻常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