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秒了!(4k) (第2/3页)
答道。
赵祯颔首,又问道:“那又是谁让你去取的?”
这种事情,断然不可能是一个正五品的礼部郎中敢做的。
背后定然是有更大的人指使。
而江昭就是去拿贺表的人,他要一步一步的让江昭说出的信息,理清贺表的来源。
江昭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禁迟疑了一下。
他是真的一头雾水。
他就是正常的来上朝而已。
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恩师让他去催拿贺表,而上一个去拿贺表的人是刘沆。
他知道这里面肯定是有说法,老师韩章也定然是遭到了他人的算计。
毕竟,要是老师真的知道贺表有问题,定然不会让自己去取。
刘沆!
江昭余光望向内阁大学士刘沆,这是最可能陷害自己的人。
但,他没有任何证据,他也没有跟刘沆有过任何交流对话。
“哑住了?不敢说出背后的人?”赵祯沉声,言语间夹杂些许讥讽。
这会儿,他心中仍是震怒。
“回奏陛下,刘沆阁老匆匆而来,几位阁老说了几句话,韩尚书便让臣去催拿贺表。”江昭补充道:“就是在垂拱殿之外,卯时六刻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让臣去催拿的贺表。”
没有证据不要紧,阐述事实就行。
江昭没有任何取巧,一五一十的如实回答。
作为君王,赵祯定然是有自己的判断,逢此处境,自然是越少夹带主观臆断,越是让赵祯满意。
而所说的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去催拿,也就意味着这并非是韩章的指使,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公务。
韩章是礼部尚书,黄景是礼部郎中,急于催拿贺表再是正常不过。
时间,在场的人物一一对应,没有半分取巧。
一句话,几乎把韩章的嫌疑摘干净。
大殿之上,韩章有意抬出的脚又落下,松了口气,
好徒儿!
“哦?刘沆?”赵祯眉头微皱,余光瞥了过去。
韩章让江昭去催拿贺表,这一点与李七所言相吻合,说明此言为真。
不曾想,其中竟然还有刘沆的事情?
见官家注目,内阁大学士刘沆连忙起身辩解道:“卯时初,富弼大相公知晓黄景贺表可能迟交,就让臣去催拿贺表,不曾想抵达黄景家中之时,却被告知黄景已经去了韩府。
老臣腿脚不便,又与韩尚书没什么交情,韩府是韩尚书的居所,老臣实在不便直接赶去。是以回来,也就有了江修撰去催拿贺表的事情。”
一番回答,有理有据。
两人是政敌,相看互厌,刘沆自是不肯去往韩府。
他手中也并未摸过贺表,充其量就是个中间人物。
赵祯沉吟,罢了罢手,什么也没说。
刘沆躬身,退了回去,心头微沉。
他着实没想到江昭竟然脑子清醒!
须知,赵祯震怒,不少紫袍大员都为之心颤,脑子混乱。
江昭区区一个六品小官,竟然撑了那么久?
君臣二人一问一答,江昭竟是半点不入套,毫无认罪的迹象。
刘沆鼻尖冒汗。
这次的事情,几度逆转,实在太让人意外。
内阁六位大学士,入局的三位都算漏了事情。
富弼算漏了一件事,没算到拉偏架的计策会被破掉。
韩章算漏了一件事,没算到贺表有问题。
不曾想,自以为大计可成的他,竟也算漏了一件事,没算到江子川的真实水平!
刘沆心头一沉。
本就是兵行险招,要是不能一招制敌,胜负怕是就要为之逆转。
这一场算计,本来是要让韩章呈奏贺表,他再亲自下场政斗,从而治韩章的罪。
不曾想让富弼无心破了计策。
本来,这也没什么,拉状元郎下水认罪也是一样的效果。
届时,韩章为了徒弟,也得出手救场。
而一旦韩章出了手,他自然也可以下场。
依刘沆的计划,哪怕他下了场,也绝不与韩章政斗,反而是竭力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