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 再度扬名!(4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三章 再度扬名!(4k) (第3/3页)

  “恭贺老师,仕途再起。”

    韩章抚须一笑,摇了摇头:“这有什么好庆贺的?”

    “哎呀,东西都送过来了,总不能让我拿回去吧?”江昭笑道。

    “哦?”韩章好奇的打开了檀木盒,铺开锦帛。

    《春闱赠恩师韩章归京》

    “诗篇?”韩章有些意外,捧起来仔细品读。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韩章轻声念着,目光一亮。

    单就是这两句,这首诗就是上佳水准。

    几句话,近乎说遍了人生的大喜之事。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韩章轻哼了一声,一连着念叨了几遍。

    这句诗并不亮眼,但就是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注目。

    韩嘉彦本是已经走到书架上取书,闻言不禁走了过去。

    一看,就心头一惊:“这就是昨日酒性之时,子川的新篇名作?”

    “咦?”这次轮到了江昭惊诧,他有些意外:“怎的,师茂兄竟是看过这首诗?”

    昨日,似乎没有望见韩嘉彦的身影吧?

    “我在翰林院看过诗句,真正的原篇倒是这会儿才得以一观。”韩嘉彦说道。

    “翰林院?”江昭一惊:“传得这么快?”

    “那是!”

    韩嘉彦解释道:“子川初来汴京,可能不清楚樊楼究竟是什么地方。须知樊楼可容纳同时两三千人宴饮,时值春闱大试,何其热闹?”

    “那地方,一晚上怕是可以迎客万人。”

    “你本就是名扬天下的人物,如今又是新科会元。你既是来了兴致,有意作诗,围观的人来上一句‘新科会元江子川作诗’,就可引来一堆又一堆人。”

    “那么多读书人,怎么着也能凑齐整首诗的内容,早就传扬得沸沸腾腾。我上午入翰林院当值那会儿,不少人都赞誉你的文采呢!”

    “特别是那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引得不少翰林官员称赞。”

    “这事一过,你怕是会成为汴京最受热议的人物。”

    韩嘉彦说着,一脸的羡慕。

    名望是一直通用的东西,幼时养成,晚年也能用。

    不过,名望的养成却是得特定的时间。

    这金榜题名诗,无疑就是得在特定的时间养成。

    而一旦传扬够广,佳话也够经典,那就会百十年的一直有人赞颂。

    毕竟,三年一度,次次都有赶考的考生!

    江昭一怔。

    他知道这首诗迟早会传扬开来。

    毕竟,这首诗不但可以吃劝学诗、金榜题名诗的热度,也可以吃赞颂文人、文风鼎盛的时代红利。

    但,他着实没想到传得这么快,不足一天就到了翰林院官员都知晓的程度。

    这就是京城吗?

    一件事,晚上做了,第二天就能传开。

    “有心了!”韩章从头到尾品读完了诗篇。

    这首诗传遍,对他的好处的确是非常之多。

    事实上,名望是非常容易转化为威望的。

    眼下,他正是急需名望的时候,一首金榜题名诗的名篇,可解燃眉之急。

    哪怕作为原作者的江昭会得到诗篇九成以上的名望,但作为老师的他只要能得到一成,也足以再度名遍京城。

    届时,安抚党内人心,可就轻松得太多。

    江昭平和一笑:“弟子的意思是再炒一炒【韩门立雪】的事情,为恩师壮一壮势。”

    韩章沉吟,缓缓点头:“我让人去做。”

    近黄昏,三人一起吃了顿家宴,江昭就告退。

    作为新科会元,他这段时间注定很忙。

    一则,他得去拜见主考官欧阳修与副主考官王尧臣,以表达提携之恩。

    二则,外祖父和舅舅都在朝中为官,于情于理他都得去拜见。以陈端、张凛几人为首的淮左官员,也得去认人。

    三则,祖父江志留在谏院的人脉,他也得去认一认。

    一些人脉,总是得慢慢交到他的手上,让他去维护。

    此外,过些日子还得殿试,等老师稳住了韩系的大局,他还得认一认韩系的核心老资格大佬,适当表达善意。

    就一个字,忙!

    江昭忙,韩章更忙。

    十二年的时间,汴京的一些东西早已大变,特别是韩系的人事、官员一系列的事情。

    地方为官,终究鞭长莫及,一些人脉难以维系。

    甚至,一些韩系新晋升的高官,韩章都仅是点头之交,并不熟悉。

    因此,他得抓紧时间稳住整顿内部,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以便于过些日子去争夺阁老之位。

    韩系与刘沆一系注定争斗,这是双方都非常清楚的事情。

    于韩章而言,礼部尚书逆伐内阁大学士,难度实在不低,恨不得给个一年半载的时间充分准备,协调各方利益。

    于刘沆一系而言,却是得趁着韩章尚未彻底稳住内部,竭力实行打击。

    这是双方都默契清楚的事情。

    两者相对折中,内阁椅子的争端,顶天五个月的时间就会有结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