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 策论第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章 策论第一! (第2/3页)

也是这个时候出现。

    权贵子弟要想通过内幕交易一举中第,实则也得凭本事走到这一步,达到“起码有一科进前四百名”这样一个公认的下限。

    综合排序,这一步又会剔除三百余人。

    历经荐卷、单场排序剔除、综合排序剔除三次挑选,活下来的就是贡士。

    又因昔年有一位名为张元的贡士,殿试时落选愤而投向西夏,并一路干到了宰相的缘故,官家甚是心痛,宣布殿试不在黜人,仅是排序。

    也就是说,但凡走到贡士这一步,要是不要求更多,那就已经可以开始庆祝。

    当然,有人是闲云野鹤的心态,自然也有人野心勃勃,静待庶吉士考试。

    贡院。

    主考官欧阳修与副主考官王尧臣挨着坐在一张木质书案边,案上放着几沓卷子,都是底下批卷官送上来的荐卷。

    这是“策问时务”场的荐卷,足足四百五十份,呈递上的荐卷都是要两位主考官进行初步筛选排序的卷子。

    经三次初步筛选排序过后,要是考官们都无异议,就可拆掉弥封的名字,十七位考官一起见证,进行最终的综合排序。

    而综合排序,也就是放出去的黄榜。

    一眼望去,这些策论荐卷上,不乏“荐”、“通”等标注。

    荐、通、粗、否,也即考官的四种评介。

    有资格拿到主、副两位考官面前的文章,少则一个“荐”字,多则两、三个“荐”字。

    此刻,主、副两位考官正一丝不苟的批卷,争取让这场春闱大试尽量公平。

    “咦?”

    副主考官王尧臣刚刚放下一份卷子,又顺手抽起一份卷子,望了一眼不禁轻微一讶。

    主考官欧阳修闻声,丝毫没有关注的意思。

    春闱大试,批卷过程的惊讶声实在太稀松平常,根本不稀奇。

    若是王尧臣自觉手中的卷子足够优异,他自会与自己商量,一起给予这份卷子一个公正的排序。

    “臣对:臣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兵者国器,器利国威。今江淮潦灾,饿殍塞途......”

    王尧臣认认真真的读了一遍文章,喝了一口茶,回味了半响,一笑。

    结构严谨,对策系统,具有不俗的可操作性,且引古证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